所有戰艦和MG系列機動戰士都及時地調低了光學感測器的光通量,讓觀看者的視力不會受到傷害。
透過變暗的畫面,大家可以看到湮滅效應的白光從十個基準點開始向外蔓延,最終波及了整片陰影區。
然而就在各艦的艦橋人員準備擊掌相慶時,一艘戰艦突然從陰影區的邊緣衝了出來。因為那片空域還有非常高濃度的R粒子,所以這艘戰艦的身形顯得恍恍惚惚,又有些扭曲。
但是毫無疑問,這是“暴風號”!
在“暴風號”的背後,陽電子炮的正電子依然追著R粒子進行湮滅,讓直徑已經達到一千公里的白色光團繼續向外擴大。而且這個光團幾乎是始終追在“暴風號”的後頭,只差一點點就能將其吞沒。
但是就是追不上!
時間過了一秒又一秒,隨著距離的不斷拉遠,這片空域外圍的R粒子濃度越來越低,湮滅效應的白色光團也變得越來越淡。不計其數的伽馬光子隨著距離不斷髮散,由最初的熾白的光團逐漸變成了瑩白的光霧,最終淡到肉眼無法分辨的程度。
到了這種程度的時候,陽電子炮湮滅效應所產生的伽馬射線就沒有多少殺傷力了。即便仍然有少量穿透了“暴風號”,給艦上人員造成一定的輻射傷害,也能夠透過醫療艙進行治癒,並不會帶來人員損失。
人體正常單次承受核輻射的極限是4000mSv,這是個直接致死的輻射量。而超過100mSv雖然不會死人,但也難逃輻射病的困擾。
透過“暴風號”主系統自帶的蓋格計數器顯示,全艦自始至終都處於中等程度的輻射狀態下,累積輻射量已經達到了200mSv,已經超出了人體一次性所能承受的量,但還達不到致死的程度,只是會引發一定程度的輻射病。
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暴風號”的乘員們得輪番接受治療,以消除身體隱患。
儘管如此,眾人還是感到萬分慶幸,如果剛才哈格或者洛雲曦有所遲疑,這會兒“暴風號”已經永久地成為一艘幽靈船了。在陰影區裡直接承受湮滅效應所產生的伽馬射線,那種輻射量都是以上萬mSv計算的,根本沒有幸免的可能。
這種事情只有事後想起來才會知道剛才發生的事情有多麼的恐怖和幸運。可以說整艘“暴風號”所有人的性命都繫於哈格一人身上,不管是他早點或者晚點上船,結局都是全軍覆沒。
哈格晚一點上船就不用說了,根本來不及通知艦橋進行規避操作。反之就是早了也不行。
他的“狂戰士”如果在前面兩個輪次被“暴風號”回收,那麼在他完成回收的時候,基美克護衛隊肯定還沒有開炮,他的“危機感”也很難做出正確的感應。
一旦他在毫無感應的狀態下離開了“狂戰士”進入整備艙,再受到“危機感”的警示,想要找到距離最近的通訊器並接通艦橋,至少需要幾秒鐘時間。而這幾秒鐘的耽擱,就意味著“暴風號”來不及逃出陰影區,同樣難逃一劫。
說起來這真的是千鈞一髮,如果這個人世間真的有神明存在,那一定是幸運之神眷顧了“暴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