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建模從倒計時的最後一秒開始,當時間走到0.3秒時,三維主監視屏上突然顯示出一條柱狀空間扭曲,與戰艦火力網的前端至少還有整整100公里的距離。隨著這條柱狀空間扭曲向遠方延伸,火力網的白色光幕才抵達了這一區域,然後受到空間扭曲的能量干涉,出現了水波紋狀紋理。
看到這一刻,亞歷山大上將甚至不需要由系統給出結論,臉色就已經變得慘白,“該死的!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給我比對一下系統給出的計時,他們快了多久?”
這會兒副官也已經看明白了,臉色同樣不怎麼好看,也不需要司令官說得很清楚,他已經開始調閱系統計時,“嗯,查到了,‘颶風號’引擎預熱在四分半鐘之前開始,也就是從他們調頭返回時候開始,比系統預計的充能和預熱完成時間快了整整半分鐘。”
如果說艦橋裡的其他人之前還看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現在也終於從覆蓋的話語中聽出了事情的真相——“颶風號”在太美WH聯合艦隊主炮火力網抵達前的瞬間,提前完成了引擎預熱和充能,進入曲率飛行狀態,根本就沒有被擊中!
之前還喜氣洋洋的艦橋裡瞬間一片死寂,這裡面有不少軍官都是KWSA的成員,剛才就屬他們最開心,現在卻再次遭遇“風暴”打臉。
可是“颶風號”是如何提前整整半分鐘完成引擎充能的呢?
要談這個,得先說說躍遷引擎的工作機制。躍遷引擎雖然名為躍遷,但實際上卻是躍遷與曲率兩種模式相容的多功能引擎。躍遷就是基於弦理論的空間跳躍技術,曲率就是利用扭曲空間達到突破光速限制的短程超光速飛行方式。
兩者的工作原理不同,對引擎的要求也就不同。但是現代科技已經實現了將兩種功能合併在同一臺引擎當中,不過卻不能同時進行兩種模式的飛行,只能二選一使用。一般來說,在星域內部都使用曲率飛行,而在星域之間的暗物質空間航行則採用躍遷飛行。
而太美WH這種空域就是暗物質空間,在遠離了那些等待穿過固定蟲洞的商船隊之後,就可以進入躍遷飛行。但是躍遷飛行是利用引擎釋放巨大的能量來開闢一條定向臨時蟲洞,需要消耗的能量較多,單臺發動機通常需要一小時的充能時間才能進行一次空間跳躍。所以才會出現一艘艦船安裝兩三臺發動機,同時充能,交替使用,以此來縮短躍遷的間隔。
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處於危局之中的“颶風號”,只能是使用曲率飛行。
而曲率飛行所消耗的能量相對較少,完全可以一邊充能一邊航行,實現不間斷的連續曲率航行。要從常規飛行轉為曲率飛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對引擎預熱並一定的充能,使能量達到一個啟動閥值即可。
根據道格拉斯出賣給UAC聯邦的資料,他們知道“颶風號”的充能時間應該是五分鐘,所以之前才會不緊不慢地追在後頭不開火。直到風宇連續擊墜三架MG,讓他們意識到不可能活捉目標,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更多的損失,讓好不容易培養到快要成年的三代GMP人不至於全軍覆沒,最終還是要老老實實地主炮齊射。
但是就是因為這個拖延,讓“颶風號”抓住了那一線生機。
當時只剩下最後三秒,在明知道“加速”常規引擎無法逃出生天的情況下,哈格窮極思變,乾脆把“加速”用在了躍遷引擎上,使其充能閥值下降了10%,由五分鐘降為四分半,終於在千鈞一髮之際進入了曲率飛行,甩掉了身後的火力網。
這是一種普瑞人類無法複製的駕駛方式,但對於覺醒者來說卻是一種能力使用的全新思路,無疑會使得“暴風藍”艦隊今後的戰術更加多樣化。
而作為這種新思維的開拓者,哈格在強忍著頭部劇痛將“颶風號”送入曲率飛行之後,便暈倒在了駕駛臺上。
與此同時,風宇的本體與MGWisdom之間的聯絡也被切斷,維持感性人格去駕駛這架超級機型的精神力也隨之消散。雖然剛才的戰鬥僅僅進行了四分半鐘,但他瞬間失去了一半精神力也是疲憊不堪。
兩人都被送往醫療艙裡接受簡單的檢查,確認身體無恙之後便各自休息。
佛爾斯也趕去整備艙看望凱旋而歸的莫妮卡,只剩下摩根船長一人還在艦橋裡。他對洛雲曦說到,“回M824吧,道格拉斯事先並不知道‘暴風號’在那裡,只是不幸中的萬幸。”
“那裡沒問題嗎?我不通道格拉斯沒有把這處產業基地洩密給UAC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