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機動戰士WS> 第一百零七章 洛雲曦的戰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七章 洛雲曦的戰鬥 (2 / 2)

這是“暴風號”的第一輪齊射,也是最關鍵的一輪,接下來GMP人將會有所準備,同樣的炮擊所能取得的成果將會直線下降。

可以說洛雲曦和亞瑟的能力形成配合之後,是這個時代戰艦炮塔攻擊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這些被覆蓋在炮火之下的MG絕大多數都沒能反應過來,只有兩個透過QATG02藥劑在二轉時獲得超級反射能力的GMP人做出了反應。

不過就算機師本人做出了反應,不代表他們就一定能及時駕駛機動戰士脫離險境。要知道亞瑟採取的是三點射擊,本身就兼顧了敵機的躲避方向,力求取得最大戰果。

於是,安然最終躲過攻擊的只有一架MG原型機,其餘13架被擊墜,1架被打斷一條腿受重傷。

這只是“暴風號”的一輪炮擊,所取得的擊墜數就已經超過佛爾斯和哈格兩人在這個戰團中的斬獲之和。這樣的炮擊效果,別說是在戰艦逐漸退居戰場二線的這個年代,就算是在大艦巨炮盛行時代,也稱得上是驚豔一擊,足以排入單輪跑擊戰果前三。

在“暴風號”之上,單輪炮擊戰果第一的擊墜數為21架機動戰士,第二的為14架。但這兩艘戰艦都不是驅逐艦,如果只對驅逐艦進行排名的話,“暴風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而且如果要論側舷炮塔數量和擊墜數的比例,依然是“暴風號”的攻擊效率最高。因為排名第二的是一艘主力艦,艦身長度375米,最大直徑55米,側舷炮塔數量比驅逐艦多了三倍有餘。至於單輪炮擊戰果排名第一的,則是一艘已經成為歷史的戰艦——母艦“新亞洲號”,其側舷炮塔數量足有“暴風號”數十倍之多。

所以把戰艦型號擺出來一比較,就會發現“暴風號”的側舷炮塔攻擊效率有多高,也就明白亞瑟這名覺醒者火控手相比於普通人有多麼強大。

而且再進一步深入分析這個資料背後隱藏起來的更多訊息,你就會發現“暴風號”的這一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論是“新亞洲號”還是那艘主力艦,其擊墜的機動戰士都是早幾年的二代機或三代機,而“暴風號”此刻面對的卻是被風宇稱為偽超級機型的MG系列,兩者的機動能力和閃避能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今天面對的不是MG,而是普通四代機,相信亞瑟可以讓自己的戰果翻一番,直接凌駕於側舷擁有上千座炮塔的“新亞洲號”。資料是不會騙人的,後世史書絕對會對這一擊所包含的技術含量大書特書。

所以就算不計“暴風號”這些年跟隨風宇南征北戰的赫赫戰功,就以這一輪炮擊的結果,就足以使其列名傳奇戰艦行列,名垂千古。

之前這個戰團的MG數量差不多是一百二十多架,其中九十餘架是同一支中隊的MG,而另外三十架是跟隨哈格從另一箇中隊追擊過來的。經過這段時間的戰鬥,哈格和佛爾斯聯手擊墜了不到十架MG,比起風宇兩個人格的戰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其實也已經是非常優秀的成績。

所以當“暴風號”所屬的兩位機師取得了一定戰果之後,亞瑟的這輪炮擊直接把這個戰團的MG數量再次打回兩位數。以炮塔高斯炮兩秒一輪的裝填速度,如果亞瑟能在之後的炮擊中保持這個成績的五成,每輪擊墜六架以上的敵機,再加上兩位機師的配合,用不了二十秒鐘,這個戰團將徹底被擊潰。

“很好,現在我會把敵機全部覆蓋到陰影區裡,在我回收他們兩個的時候,亞瑟你盡情炮擊吧!”二十秒在洛雲曦看來實在是太久了,她直接駕駛“暴風號”直插戰團中心,讓陰影區籠罩整片空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