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宇的計劃中,只要這些人繼續成長下去,“準王牌小隊”遲早是要解散的。幾位未來的覺醒者王牌都是要獨當一面的,不可能一輩子跟著風宇混。而其他成不了王牌的,比如莫蘭蒂,將會安排到“暴風藍”艦隊,成為機動部隊指揮官。
至於最初培養王牌機師與自己組隊,以對付no可能同時出現的大量退役王牌這種想法,在獲知機動戰士sii的設計效能之後便已經煙消雲散了。有此超級機型,一般的王牌機師還真不是依靠數量就能把他怎麼樣的。
一週之後,風宇的新座駕完工,內部型號為indstormii型,對外代號為“風暴”,和風宇的機師代號一樣。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這架水藍色的超級機型時,都有種為之瘋狂的感覺。
20米的身高,放在“暴風號”的整備艙裡頭幾乎已經是頂天立地,給人一種非常強的壓迫感,差一點就進不了彈射裝置。也幸好當初aaker設計暴風級驅逐艦時就考慮過風宇可能晉升超級王牌的問題,對整備艙和彈射裝置的尺寸進行了預留,否則這會兒就尷尬了。
&n原型機之中,頓時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不止是身高,就連合金軍刀都比原型機長了一截。據m博士說,這還是眼睛看得見的表象,更勁爆的東西是表面上看不見的。
“風暴”的裝甲和原型機是不同的,是加入了稀有材料的超級合金,每一片裝甲板的價值都超過了一架四代am量產型。這種合金材料有極強的韌性,可以很好地剋制合金軍刀的鋒銳。形象一點地打個比方,這種合金就像自帶“鐵壁”能力,一般機動戰士砍一刀只能切入機體幾厘米深。
&n博士說,這種材料已經昂貴到連uac都不敢隨便用,只有超級機型才會擁有,而且在戰鬥中受損的殘片還要全數回收,回爐再造。不然很難找到這麼多的材料給超級機型製造裝甲板耗材。
“風暴”的武器系統繼續沿用風宇習慣的那些,但是肩部高斯炮的口徑卻加大了,變成了150mm。據m博士的解釋,原先的120mm高斯炮對於同樣使用新型合金的超級機型的殺傷力不夠,做不到一炮斃命。考慮到風宇以後可能會遇到超級王牌,還是及早做好武器升級。而且“風暴”的整體尺寸變大了,肩部武器換個更大口徑的也在情理之中。
效能方面,秒速300公里,再次將四代機型遠遠拋開。駕駛艙也採用了動態位移補償抗荷技術,即駕駛艙在機體提速的瞬間做出相應的位移,以抵消作用在機師身上的部分g力,使其能夠承受更強的提速效果。單單這一項就能實現對四代原型機的碾壓。
&n博士說的,只有20米高的機型才能使用這種補償抗荷技術,因為這項技術需要更大的內部空間供駕駛艙進行動態位移。這項技術的關鍵就是在駕駛艙外部包裹上一層幾十厘米厚的膠狀層,當機體向任何一個方向做出加速機動時,駕駛艙就向反方向位移,抵消一部分g力。
然而這些都還只是原先就存在的技術和設計理念,早已被各國運用在超級機型身上。之所以沒有普遍運用在量產機甚至專屬定製機型上,還是那句話,機師能力決定其所能駕駛的機體效能。超級機型那變態的提速能力,交給一般機師去操作,結果只能是自尋死路。
拋開那些技術不說,“風暴”的真正精髓在於克萊格為風宇設計的兩種特殊能力上,那才是覺醒者的專屬定製。而這兩項能力也屬於“風暴”的最高機密,在風宇使用之前,連他的專屬整備技術官老邱都不知道。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風宇都不太可能動用那兩樣殺手鐧,除非被一群王牌機師圍攻,或者遇到一個超級王牌。
“風暴”一共有兩架,一架為備用機。畢竟風宇的主要活動區域暫時還是在戰亂的新非洲星系,距離gm53太遠,真要出現無法修復的損傷,肯定是趕不及回來維修的。
新座駕入手,“暴風號”也到了回家的時候。但是在此之前,gm53還有點事要先處理一下——no的機動戰士生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