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恆星域與壯年或者老年的恆星域有著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離散天體的數量和分佈。所謂離散天體,就是不以恆星黃道面進行公轉的天體,其公轉軌道甚至可以垂直於黃道面。離散天體的分佈構成了恆星域的離散盤,也就是恆星外圍球殼狀的區域,這是比老老實實地待在黃道面的柯伊伯帶更加惱人的區域,嚴重阻礙新時代的太空飛船高速航行。
對於一個成熟期的恆星域,離散盤基本已經被約束在了柯伊伯帶外圍。以太陽系為例,離散盤最內側與柯伊伯帶重疊,當太空飛船穿過離散盤之後,只要不是在黃道面上航行,就可以再次進入曲率飛行,加速向目標區域前進。
而E2星域這顆年輕的K0型恆星的離散盤卻顯得異常的臃腫,從柯伊伯帶以外一直延伸到了第三行星軌道外側,還需要幾億年的時間讓柯伊伯帶和各大行星來慢慢捕捉這些離散天體,屆時柯伊伯帶內的空域才會像太陽系那般乾淨。也正因為如此,機動軍乾脆選擇從黃道面進入,藉助柯伊伯帶密集的天體來阻擋海盜艦隊的視野,延緩被對方發現的時間。
在無法進入曲率飛行的狀態下,艦隊的巡航速度並不快,只有110公里\/秒。如果單純以這種速度飛向第二行星,大約需要一年多時間,不說時間上讓人難以忍受,單單艦隊補給都是個問題。
當然,艦隊不可能全程以常規方式飛行。儘管E2星域離散盤裡隕石橫行,但也有一定的分佈規律,總體呈現帶狀一圈一圈地環繞著恆星進行公轉。如此一來,機動軍就可以根據前方空域的潔淨程度,進行分段的曲率飛行。
根據參謀部手頭的資料顯示,按照設計好的航線,從柯伊伯帶到第二行星,這段航程最快需要兩天時間。
相比於兩天四十八小時的航行,機動軍所爭取到的四小時隱蔽時間意義並不大。但這只是一般來說,潘克中將卻另有打算,他要讓風宇單獨行動。
“艦隊會以L5半要塞為目標行動,你去對付L4太空城,摧毀它!”這是潘克中將給風宇安排的任務。
“我自己?怎麼去?”不怪風宇會這麼問,雖然都是在第二行星公轉軌道上,但是兩座太空城之間的距離實際達到了600光秒,並不是一架機動戰士能夠輕鬆飛越的距離。即便是巡航速度達到250公里\/秒的機動戰士WS,也要飛行八天時間。
當機動軍艦隊在E2星域第九行星背後再次進入隱蔽狀態之後,風宇的疑問有了答案。一艘經過改裝的鑭衛級運輸艦艦腹開啟了一個巨大的艙室,一艘小型艦被釋放出來。
這艘小型艦整體長度不足50米,最大直徑35米,呈蛋形,就像鑭衛級運輸艦下了顆蛋一樣。
參謀長徐遠星為風宇介紹,“這是王牌機師專用艦,是用天火級高速艦改裝的,除了機組基本成員5人之外,還有一個3人後勤整備小組,這些人都是為你服務的。”
風宇是第一次搭乘王牌機師專用艦,登艦之後自然要參觀一下自己的專用座艦。改裝前的天火級高速艦他坐過,就是SC0098年從DT3返回天京接受機師培訓的那次,裡面的活動空間還不小。
天火級高速艦沒有火力部,搭載了躍遷引擎的動力部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空間,整個艦尾16米就不能再做他用。再往前面的R粒子發生器和護罩發生器又用去了9米,同樣不可減少。整艘高速艦的後半部是固定形制,只有前半部可以進行調整。
正常的天火級高速艦前半部應該包含艦橋和離心睡眠艙。其中艦橋被極大壓縮,就跟摩根船長的美麗星空3號探礦船的駕駛艙一樣,僅能容納4人機組,佔據艦首3米長的一段空間。剩下的22米就是作為離心睡眠艙和小餐廳及會議室之用。
但是作為王牌機師專用艦,一個20米長的整備艙必不可少,留下的只剩下2米長度給離心睡眠艙,勉強夠包含王牌機師在內的全部9名乘員使用。當然,整備艙雖然佔用了艦身20米長,但寬度方面卻用不了那麼多。於是與整備艙並排的剩餘空間作為資材倉庫、小餐廳和會議室之用。
正常的天火級高速艦應該有機組成員15名才對,包含艦長、大副,然後駕駛員、瞭望手和導航員各三組進行倒班,維修機械師兩名,兼職廚師的後勤保障人員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