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了。”
孫權既沒有下了魏武修等人的面子,同樣,也沒有按照之前說的,把這個雄霸半塊河塘的楚雄給宰了,而是讓人捆到了樹上,衝著所有人說道:“都瞧好了,不聽命令者,就是這個下場。”
“鞭笞,二十!”
魏武修下手是真黑,上去就是而是鞭子,給楚雄的衣服都抽碎了。
楚雄被綁在樹上‘吱哇’亂叫,等打完了,孫權走到了楚雄面前說道:“下次,知道遵守命令了麼?”
楚雄奄奄一息……
孫權又道:“既然你覺著自己應該得到和別人不同的待遇,那我給你一次機會,一會兒,允許你在這群人裡挑選五百人為第一梯隊,每日清晨替我們頭前開路,挑選棲息地點,能做到麼?”
“能!”楚雄被鬆綁後坐在樹根底下,平時著眼前只有六歲的孫權。
“那好,你這條命暫且給你留著,若在出差錯,定斬不饒。”
如此一來孫權有了第二名手下,平時掌管災民的,是部曲統領魏武修魏勳,負責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先鋒是楚雄,這群人不入城池、不擾百姓,一路遇山吃山遇水吃水向嶽麓走去。
這一路上,孫權掌管著的九萬難民在瞧瞧的蛻變著,他們在行進途中沒有任何訓練,卻不準說話;安營紮寨後,可以交流卻不得喧譁;埋鍋造飯時,下河抓魚卻不準爭鬥;吃飯時,需要排隊做到井然有序卻不得爭搶。
這些規矩要是交給荊州的百姓,那得教一整年,就連線受能力最快的軍隊,都得逐項實施,可到了孫權遇到這些難民的時候,一句話足矣。因為他們想吃飽,想活命,只要能吃飽能活命,讓他們幹什麼都行。
當然,這一路上,孫權也和他們講述了很多,比如:“別看你們現在是難民 ,可到了嶽麓,卻有機會成為荊州籍的普通百姓,到時候,你們就可以不用服役,去過自己的小日子。”
他一點點,一點點將自己設定好的那一套等級制度滲透給這群難民,讓他們在難民心中生根發芽,長出花朵來開始陷入暢想。
“知不知道入了荊州籍有什麼好處?”
“入了荊州籍,可以販鹽,你們可以購入低價鹽販賣去中原。”
“知不知道中原鹽多少錢一石?八千錢!”
“知不知道荊州鹽多少錢一旦?五千五!”
“還全是精鹽!”
“入了荊州籍,只要販鹽交夠了足額賦稅,你們就可以入長沙籍。知不知道長沙籍又有什麼好處?”
那一張餅畫的叫一個圓!
畫著畫著,嶽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