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程侯孫堅獲封荊州牧的訊息在中原大地不脛而走,隨之而來的不是眾諸侯的恭賀之聲,而是孫權擔憂了許久的——難民!
襄陽。
打下江夏後,程普迴歸,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城防。
他知道孫堅將自己放在襄陽的意圖,此處乃軍事重鎮,要南阻袁術、東防益州,所以整個南陽郡的防務,不容有失。
但,當程普登上城樓,放眼望去所看到的,卻不是城防官兵,而是黑壓壓的一片難民。
這難民猶如蝗災之蟲,打天際而來,浩瀚不盡,目力所及望不著邊,視線之寬,看不到沿,這些難民穿著破衣爛衫,或拄棍而行,或攙扶為伴,有些人身上還插著箭矢,就這麼撲奔襄陽。
“這……”
程普驚著了,他有生之年也沒見過這麼多難民。
“將軍!”
麾下軍官上前拱手道:“啟稟將軍 ,探子月餘前就已經探聽出情報,說是數十萬難民自中原而來奔赴南陽,屬下當即就派人前往江夏大營,可由於將軍乘船,信使騎馬,根本追趕不及,等信使趕到江夏,恐怕將軍已經迴轉,這才走了兩岔。”
這也不能怪手下人,進攻江夏的路線是蔡家定的,臨行之前連程普都不清楚,蔡瑁聲稱這是孫堅密令,還拿了孫堅的虎符,讓他根本無法詢問。
問題是,這該如何是好?
如果眼前這黑壓壓的一片是數十萬的袁術軍,程普都不至於如此慌亂,打而已,難民,你能怎麼辦?
沉思一下,程普想了一個辦法:“來人!”
“取快馬一匹,速奔長沙通稟此間情況。”
“諾!”
“再命一人出城,攔住難民,讓他們在目力所及的地方安營紮寨,就說……算了,我親自去。”
程普從城頭走下,騎上馬匹率領五百部曲衝出城外,迎面對上了人潮。
“站住,前方何人?!”
程普立馬詢問。
難民中,一干瘦男子走出答道:“大人,我們是中原難民,有從洛陽來的,有從兗州來的,途徑揚州的時候,還匯聚了一批。”
“因何來此!”
“大人啊,入荊州,只為求一條生路啊!”
難民實在站不住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說道:“董卓那廝可惡,盡搶洛陽珠寶不算,還奪走了周遭百姓之糧,這大災之年,蝗蟲四起、戰亂不斷,無糧,我們活不下去呀。”
“聽聞荊州富庶,魚米之鄉,這才成群結隊前來,不為高官厚祿,只為一日一餐。”
實際上當今天下真正富庶且人盡皆知的地方,還真有,不過那地方是冀州,可眼下的冀州戰火不斷,袁紹率軍四處征伐,他們也不敢去,最終只能奔赴荊州。
不,準確的說,這幫子難民是逮哪奔哪,只是沒人接收,到了袁術的地盤更倒黴,讓紀靈萬箭齊發射殺了不少,這才調頭而走。
程普是不敢讓這麼多人入襄陽的,萬一出點問題怎麼辦?他可是才隨著孫堅打下了這麼一大片家業,怎麼可能讓這群人給擾亂了?
“汝等,果真前來投奔?”
“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