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旁邊的河道處,一溜一溜的房屋已經蓋了起來,當清晨的朝陽升起,竟然還能看見裊裊炊煙。
而河道里,則是被細密漁網搭建出的魚塘,每一個塊都劃分出了區域,偶爾還能看見有沒長大的小魚越水而出!
“看看。”
孫堅騎著馬順嶽麓河邊走過時,身後是祖茂及他的部曲,看到眼前這一幕,他根本就不敢相信眼前所發生的一切。
“大榮啊,你來看看!”
“這才多久,有一個月嘛?我那權兒已經開始在嶽麓建城啦,一個月前這些人還都是災民,眼下呢?我都不敢想啊!”
祖茂趕緊跟了過來:“主公,茂,也著實是沒想到。”
“這一路上,茂看見有人在河面放舟,那船通體寬大,不用帆竟然可以靠人力蹬踏逆水而行;還看見有人伐木、有人造磚、有人燒水泥,您的本事,二公子可是一點都沒少學啊。”
孫堅立即避過了這個話題說道:“我說什麼了?有時候放開手腳讓這群孩子們去做,沒準還真能打你個意想不到。”
“老人家,您可是災民啊?”
孫堅見一個老人扛著一捆柴夥打身邊經過,立即伸手問了一句。
老漢回頭看了一眼孫堅身上的官衣,拱手道:“這位貴人第一次來嶽麓吧?”
孫堅回頭看著祖茂笑道:“是,我第一次來。”
老漢介紹道:“在我們嶽麓,不用問,看他身上掛的是什麼牌子就行,瞧見了沒有?我這兒有牌,這種牌,證明我們是災民;還有一種牌,是災民中會木工、瓦工的,上邊都寫著字。”
“這……嶽麓,用木牌懸掛腰間辨別身份?”
老漢回應道:“也有其他方法,貴人你看。”他指了指河面上說道:“河上放舟的,是漁戶;”他又指了指山林:“山中發木的,是木工;”再指指窯口:“燒窯的,是石匠。”最後才指了指身後大片宅基地:“等吃過了朝食,會有大量的人去後方建造房屋,那些,除了負責指揮的少數瓦匠外,就都是普通災民了。”
“你們如何生活啊?”孫堅再問。
老漢答道:“現在是苦點,由二公子提供的糧食勉強餬口,一日兩粥,七日一肉。這肉嘛,就是漁戶在河裡打撈上來的魚,有一些出水就死了,也不能浪費不是,乾脆,咱們就自家人吃。”
“不過二公子說了,等到了明年耕種的季節,就帶著我們開荒,還說荊州別的沒有,就是土地有很多,咱們不能佔了長沙城百姓耕種出的良田,還不能自己開荒麼?還保證,只要年景順,一年,就能讓我們吃上乾飯。”
祖茂惋惜的嘆了口氣:“唉。”
老漢趕緊勸道:“貴人,不必如此,我們本是賤命,沒什麼好值得可憐的,這起碼比中原好多了,不至於吃……不至於吃……”
孫堅當然知道老人要說什麼,連忙安撫道:“不要回憶往昔了,這不是很好麼。”
問道:“老人家,那要是如同你這般年紀,已經幹不動活的,這位二公子是如何安排呢?”
“貴人啊,人哪有幹不動活的?人人都是賤骨頭,餓著肚子了,就沒有幹不了的活了。”他笑道:“我們是老了,整個難民營還有很多人都老了,可這些老人不能搬搬抬抬,還不能縫補漁網麼?”
“我們上不了船,打不了魚,替人縫捕魚網換魚,為家裡添一頓肉食,總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