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造船集團四個造船廠,去年下水世子帆船一千噸級二十六艘,五百噸級二百三十五艘,吳淞船四百一十七艘。
京畿造船集團去年下水世子大帆船一千噸級十四艘,五百噸級一百一十四艘,吳淞船二百一十三艘。”
聽到這些數字,眾人驚訝又欣喜。
果真是革命,這麼多的棉布、鋼鐵、機器還有船隻,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從萬曆元年萬曆帝帶著張居正巡視灤州後,內閣、戎政府和御史臺組織了大批官員去參觀學習。
連宣徽院也組織了蒙古左右後翼各部的千戶、百戶們,到太原或灤州參觀
今日會議室裡的都是大明高階官員,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新式機器,新式船隻,他們都有看過,也親眼目睹過這些機器和船隻的實際使用。
搬山移海、開天闢地,這些文人的腦海裡不由自主地湧現出非常誇張的詞語。
他們知道其中的威力,現在又聽到有這麼多數量,心裡忍不住激盪!
張居正還在繼續說。
“京畿造船集團原本是我朝最大的造船企業,可是去年造船數量比隆慶三年少了許多。
因為它最大的造船廠,葫蘆港造船廠正在向秦皇島搬遷。同時還分出一部分力量,在金州組建第三家造船廠.
經過一年半的艱苦施工,京師到天津的京津鐵路,京師到秦皇島的京秦鐵路,已經修建了二百六十七公里,預計能在萬曆五年全線通車”
大家聽到這裡,有些詫異。
為什麼皇上和張相如此執著於修這鐵路?
重視的如同他們的親兒子一般。
牛拉馬拽的有軌車,運載量確實也大了不少,可也就是那樣啊,犯不著這麼重視啊這樣投入啊!
修鐵路太費錢了!
難道大明收服了蒙古,多了漠南漠北草原上無數的牛馬,為了給這些牛馬創造就業機會,就這樣豪橫地砸錢?
少數知道內情的人,默不作聲。
“以上數字,是大興工商的成果。
但是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資料非常多,分門別類,錯綜複雜,怎麼整理這些資料,把它作為規範稅收、振興經濟、制定國策的重要依據呢?
皇上提出了一個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就是把大明國民,在大明境內以及境外創造的價值,統計核算,彙算成一個總數。
包括農業,非農業的工業、礦業、金融、運輸等等各領域皇上詳細講解後,我們是茅塞頓開,這個統計方法好啊。
這不僅僅包括農業、工商等產值,還包括田地清丈,皇上把它叫做經濟普查,不僅要摸清田地農業家底,還要摸清工商等各產業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