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的聲音繼續在會議室裡迴響。
“我們有些官員,非常聰明。善於從史書中總結經驗,活學活用。
對於新政,他們內心是反對,對於改革,他們是拒絕的。
但是不敢拒絕,也無力反對,於是就想出一出陰招,對於新政各項利國益民的舉措,過度執行。
攤丁入畝,他連農戶家裡的犬豚雞鴨都算人頭,攤到田地裡,平白增加百姓的負擔;反對迂腐陳舊程朱理學,他給你搞焚書坑儒,激起無辜者的憤怒.
可是你從明面上看,他們是新政支持者,是改革的急先鋒,就算手段過激,他們也聲稱是全心全意為了新政,恨不得改革明天就能達到目的.”
張居正聽到這裡,臉色更加凝重。
曾省吾忍不住轉頭悄悄看了他一眼。
萬曆新政,諸多改革,絕大多數是由老師以內閣總理身份一力推行。
清丈田地、普查人口、攤丁入畝、廢除宗室勳貴和官紳士子以及僧道優免舉措、一條鞭法、中樞地方力推考成法.
上上下下得罪了無數既得利益者,大明有無數人在暗地裡罵他恨他。稍有不慎,一朝逆變,老師就會家毀人亡,遺禍子孫。
老師才是真正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曾省吾知道,老師心裡對這些情況以及可能發生的後果都非常清楚,所以一心想著在皇上的支援下,儘快完成改革,把新政完全落實。
如皇上所說的,在新政改革中,扶植出足夠多的新利益集團。工人和新農戶聯盟、新興工商實業家、靠著改革政績上位的官員.
與新政改革息息相關的他們,如果能真正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就算後面有所反覆,保守勢力也不會再逆勢翻盤。
因為這個原因,老師看著做事很穩重,但曾省吾察覺得出來,老師內心其實很著急,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有些急功近利。
皇上剛才說的這些表裡不一的官員,很多都作為支援新政的能臣、推行改革的干將得到了老師的重用。
剛才聽皇上話裡一點撥,聰明的老師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樣做後患無窮。
這些過度執行新政,冒進推行改革的官員壞得很,暗藏禍心啊!
如此下去,老師的下場,可能比前宋的王安石還要慘得多。
會議室寂靜無聲,朱翊鈞暫時停住了。
他和張居正的目光,在空中對視了十幾秒鐘,師生倆無聲地交流。
“這些人什麼意思,心裡打得什麼算盤?朕很清楚!
這些官員心裡清楚,要想反對一項國策,不用明面上反對,過度執行就好了。還能落得個好名字,刷到政績。
為什麼過度執行新政改革會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