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朕就是萬曆帝> 第一百六十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 (5 / 5)

沒落了!

以前世宗皇帝時,前期還親自來祭祀先師,後期雖不親至,但年年都會派重臣閣老來祭祀。

可是隆慶元年後,不僅皇上不來,連官員代祭也不來了。

原本文官士林們還心中激憤,紛紛上疏抗議。

可是江南三大案,接著湖南等地陸續出現其它大案後,文官士林們再也不嚷嚷了。

至聖先師,對不住了,我們要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名教和你老人家,就只好先苦一苦了。

沈一貫繼續往前,從啟聖門走進去,這裡啟聖祠為主的第三進院落,也是翰林院的所在。翰林院百十號人,散落在兩廂的房屋裡。

正中靠北的啟聖祠,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聖先師的父母以及先代。現在連孔聖人的牌面都保不住了,他的父母以及先代就更不用提了。

崇聖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

正殿前建有寬大的月臺,殿內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

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簷懸山頂,內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六位先儒之父。

隆慶二年,皇上就下詔,把孔聖人的先人搬回曲阜孔廟。其餘先哲和先儒之父,也統統送回各自的家廟祭拜。

理由是國家祭祀聖人,以及配享的先哲、先儒是國事,但是祭拜聖人、先哲和先儒先人,是各家之家事。

國事家事要分別開來。

於是啟聖祠正殿和東西配殿被清理出來,成了翰林院掌院學士、學士、侍讀/侍講學士以及庶務和典簿兩廳的辦公場所。

有人戲稱,翰林院現在成了“文廟管理所”。

真是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想不到曾經炙手可熱,養才儲望,被稱為儲相之所的翰林院,居然敗落成這個樣子。

沈一貫心裡一點惋惜都沒有,只是有些痛恨,自己當初為何沒有認清形勢,沒有早點從這個臭水坑裡跳出來。

他轉到了啟聖祠的後殿,掌院學士張四維在這裡辦公。

隔著半開的紙窗戶,沈一貫看到張四維坐在裡面,戴著一副玳瑁眼鏡,聚精會神地看著一疊文卷。

沈一貫出聲叫道:“鳳磐公!”

大人在元朝前是對父親、祖父的尊稱。但是在草原民族卻是用來稱呼貴人和頭人。

到了明朝中期,大人已經成了對官員的尊稱。《西遊記》、《金平枚》以及當時士人筆記裡都有記載。原因是元朝由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帶來許多稱呼的改變。

在作者心裡,老爺有主僕之分,大人是尊卑之分。所以在新時代的稱呼改變上,最後還是選了大人和長官兩個詞。

每個詞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小姐,同志為什麼那麼拘泥。

滿清用過的就不能用?滿清除了阿瑪、格格之類,有幾個是自己的?他們興起於東北,奴隸社會,有多少自己的文化,還不都是學的明朝的?連八旗都是學得明朝衛所的小旗、總旗,再把自己的奴隸制往上套。

以上針對部分讀者的忿忿不平做出的解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