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一點都不急,只是坐著座椅上,微閉著眼睛,悠悠地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更在一個禮上。”
他左手敲著廂板,悠悠地念著:“賢才盡登用,秉德各修職。庶邦承覆載,貢獻來九譯。”
沈一貫眼睛眨巴了幾下,連聲讚歎道:“鳳磐公的制詩寫得好,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看著意氣風發的張四維,沈一貫心裡知道,這是寂寞多年的鳳磐公,今日終於找到用武之地,在皇上面前又露了一面。
自然心潮澎湃。
只是這樣的日子是你想要的嗎?
我的鳳磐公!
張四維平復心裡的激動,轉頭問道:“不疑,你打聽到什麼大事。”
“鳳磐公,學生聽聞司禮監馮公接手了通政司後,進行了一番改革,方案得到皇上首肯,提交給資政局討論透過,現在已經分發到吏部和光祿寺。
學生有好友在光祿寺,看到了這份方案。”
張四維目光閃爍,“馮公是怎麼改的?”
“通政司職責為出納王命、通達下情、敷奏萬機、督其淹緩,負責資政局、御前朝議會的召開、記錄、決策下達和督辦”
沈一貫把通政司的職責細說一遍後,張四維的眼睛更亮了,他的左手在車窗邊上來回地撫摸著。
“如此一來,通政使就責任重大了。”
何止責任重大,簡直就是鹹魚大翻身,從此前的清閒養老官職,一躍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天子近臣。
看到張四維的神情,沈一貫知道他動心了。
動心好啊!
不動心怎麼努力上進?
你不努力上進,我怎麼跟著進步?
“通政使人選,你可聽到什麼風聲?”
張四維捋著鬍鬚,轉頭看著沈一貫。
“方案都遞到了吏部和光祿寺,怎麼也該漏些風聲出來。”
國朝老傳統了,朝中歷來沒有什麼機密。
很多軍國大事,前腳剛在內閣議定,後腳就傳遍了京師五城,訊息跑得比閣老們的腳步還要快。
皇上以太子秉政後,籬笆扎得越來越嚴,不過上百年的陋習,怎麼可能一時半會就改掉。
只要事情還在司禮監、資政局、內閣辦公廳,那必定是嚴絲合縫,一點風聲都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