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朕就是萬曆帝> 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理朕熟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理朕熟啊! (1 / 4)

朱翊鈞聲音在前殿迴響,殿內一片寂靜。

“陝甘總督曹公,甘肅巡撫徐渭文長先生,布政使徐貞明徐先生,還有其他諸位在西北任職的官員,向朕上疏,裡面提到最多的就是西北苦。

尤其是陝西以北和以西、寧夏以南、甘肅全境,天旱地貧,百姓們在飢寒交迫中,苦苦掙扎。”

朱翊鈞的聲音洪亮爽朗。

“朕就問他們,西北為什麼這麼苦?他們總結了很多原因。

天旱少雨,草木稀少、水土流失,溝渠失修、形同荒廢.有天的原因,有人的原因。那朕就跟他們說了,我們要跟天鬥,跟人鬥,要為西北百姓鬥出一個物阜民豐來。

於是曹公、文長先生、徐先生,數百上千的官員,在西北挖溝掘渠、修建水塘,植樹造林、疏浚河道,大興水利、精耕細作。

事在人為,有他們在西北辛勤勞作,篳路藍縷,西北貧瘠總有變好的一日。”

“朕遠在京師,也要為西北出謀劃策。要政策給政策,要人才給人才,要錢糧給錢糧,朕和內閣張相,殫精竭力為西北提供一切幫助。

朕和中樞不能止步於此,我們還應高屋建瓴,方可運籌帷幄,籌劃未來。這些時日,朕一直在想,西北為什麼這麼苦?

要知道漢唐時的八百里秦川,是帝王基業。

河西在漢武時被霍嫖姚收復,成為征戰匈奴、遠征西域的重鎮;寧夏、陝西北邊是朔方鎮,是前唐平定安史之亂的重要柱石。

就算到了前宋,先是抗擊金國的重要戰場,而後又成了金國抗擊蒙元的重要戰場。

怎麼到了國朝,就破落成這個樣子,朕百思不得其解。”

眾人被朱翊鈞的話帶進去了,不由自主地陷入思考。

是啊,為什麼成這個樣子了?

拳打北方匈奴、腳踢西邊月氏,打突厥、滅叛軍,漢唐時多猛的一西北漢子。

前宋西北弱,可是西軍跟西夏,後來又跟金國、蒙元來回地打,有輸有贏,沒怕過誰。

怎麼到了國朝,突然就虛弱成這個樣子了?

風一吹就要倒,還苦得跟滷池裡泡大的一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大家邊聽邊想,腦子裡滿是各種想法,可是每一種想法推到最後都陷入死衚衕。

不對!不是這個原因!

想來想去,想不到根本原因,大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朱翊鈞,期盼著從他嘴裡得到答案。

“朕冥思苦想一段時間,發現西北在國朝變得如此脆弱和貧苦,主要原因之一是天氣。天氣在不斷地惡化,翻閱史書,朕國朝時的天氣跟漢唐時的天氣截然不同。

漢書唐史有記載,西北夏季多則十五場雨,少則也有五六場雨。國朝呢,整個夏季能下三場雨,算是好的了。

這怎麼能行?前唐夏季關中下雨一少於三場,就會出現乾旱災荒,皇帝百官就要去東都,河南洛陽就食。

現在西北整個夏季只下一兩場雨,已經乾旱到了極點,這樣惡劣的天氣,確實讓西北疲憊不堪。”

朱翊鈞說話語氣還是那麼沉穩,“我們沒有辦法強求老天多下雨,那就只能在水利設施上多加功夫,儘可能地利用好每一滴水

這些事情,正是文長先生、徐先生在西北做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