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如恭在一旁接言道:“張長史說的沒錯。
蘇鋼天下聞名,蘇鋼又是灌鋼法升級而成。灌鋼法就是以生鐵和熟鐵相夾,再鋪以草灰等物,反覆鍛打而成鋼。
蘇鋼是以一生鐵放至爐口,來回晃動,等爐火把生鐵燒化,滴落在爐中融化的熟鐵裡,可得鋼。
只是此法要求極高,效率很低,與灤州鋼鐵廠的鍊鋼法相比,一個地上,一個天上。”
胡如恭為寧波通判時,奉胡宗憲之命,一年間為剿倭大軍打造出上萬只鳥銃。
鍊鐵鍛鋼,他熟。
聽了他的話,張居正也很驚訝,同時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鋼啊!
好鋼抵十鐵!
大明新軍屢敗北虜,盡收漠南草原,好鋼打造的刀甲和火槍,是重要助力之一。
“皇上,我們去看看?”
“好!一起去看看。”
大家興沖沖地移步到隔壁的鍊鋼車間,首先入目的是一個大鐵架子。
不過奇怪的是鐵架下面沒有焦煤在燒火,只有一個大盤圓,還有八個鼓鼓的管道,通到一牆之隔的外面。
外面是一臺小型蒸汽機,看到上面齒輪組,懂行的人就猜得出,這臺蒸汽機不需要大力出奇跡,它就是一個字,快!
轉得飛快!
鐵架子上垂直掛著一個圓桶,不知道什麼材料製成的。
劉建平也說得很含糊:“諸位上官,這容器的製成材料是機密中的機密,連下官也不知道。
只有本廠總工程師等一兩人知道,他們時刻處在甲級保密狀態,進出都有廠保衛科的人陪同護衛。”
“這麼嚴?”
“是的,鍊鋼的秘密就在這材料上。”
劉建平一邊說著,一邊做著手勢,讓工人照著正常流程,煉一爐鋼出來,讓這些京裡來的大官們開開眼。
一個滿是鐵水的爐子,從隔壁鍊鐵車間移了過來。
它由一根鐵鏈吊著,鐵鏈拴在廠房屋頂上橫著的行車上,行車架在廠房兩邊牆上的軌道上,下面的人拉著鐵鏈,轉動齒輪,驅動它前後左右地直線運動。
紅色的鐵水倒進鍊鋼車間鐵架子上的圓桶,大家這才看清楚,這是一個一人深的容器,鐵水咕嘟咕嘟流進去,沒一分鐘就裝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