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在心裡把算盤珠扒拉了一下。
蒙古漠南左右兩翼的牧民,自從歸附大明,算是等到好日子了。
剛才皇上說的羊毛、養羊放牛不算,太僕寺每年還要從草原上採買大批戰馬和馱馬,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歸附大明,成了自己人,糧食、食鹽、茶葉、白糖、棉布等日用品就不好意思賣得那麼死貴了,按照內部價一算,便宜一大截。
收入增多,支出減少,日子自然就好過了。
張居正還想明白一件事。
漠南牧民以前是養羊放牛,現在也是一樣,為什麼現在的日子就好過了?
那就是搞活經濟。
漠南牧民養的羊,放的牛,以前只能是拿來吃。羊毛、牛皮等也是牧民手工搓,生產效率極低。
現在工業化生產,光豐潤羊毛呢絨廠一家,比此前漠南草原所有牧民一年手工搓出來的羊毛線和呢絨都要多。
生產效率提高,相應的賺到的錢就多了,回饋給牧民的回報也就高了。
一環扣著一環。
原來如此啊。
張居正覺得自己對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又多悟到了兩分。
算盤珠子在心裡扒拉了一會,張居正下意識地用自己讀過的聖人道理去套,猛地發現,怎麼套都套不進去。
就算曾經讀過的《管子》等雜書,也是講得比較模糊,沒有皇上講的《政治經濟學》這麼透。
張居正心裡猛地一驚。
聖人道理,程朱理學,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
不,不,它還是有用處的,它在約束人的道德言行上,還是有用處的。
可是吃不飽、穿不暖,誰講道德?
記得皇上在講課時,提過一句,人的需求分五種,其中最基本的兩種,第一種是吃飽穿暖和溫飽思淫慾的生理需求,第二種是追求安全、秩序和穩定的安全需求。
只有這兩種基本要求得到滿足了,人才能算得上有完整的人格,才能與人和睦相處,才會彬彬有禮。
張居正猛然意識到,在沒有解決百姓溫飽,卻在跟他們講道德,本身就不是一件很道德事。
至此,他心裡那座數十年飽讀聖賢書壘築的泰山,猛地炸開一道裂縫。
解決完鴉鴻橋工農之爭,朱翊鈞和張居正的東巡之路,繼續前進。
他們來到位於開平中屯衛的開平煤業公司,這裡有大明目前最大的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