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往來印度和滿剌加海峽之間,最頭痛的就是蒲甘海域的海盜。”
俞大猷眉頭微微一皺,“蒲甘海域海盜很猖獗?”
“大帥,不是一般的猖獗,是非常非常的猖獗。”
“你細說。”
“是大帥,根據葡萄牙人的調查,蒲甘地區自蒲甘王朝滅亡後,一直陷入分裂混戰時期。
北邊以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為中心的阿瓦國,他們自稱撣族。
而南部則形成以白古(今勃固)為中心的白古王國,他們自稱孟族。
從西曆一三八六年到一四二五年,兩國不斷髮生衝突,號稱‘四十年戰爭’。除阿瓦和白古兩國,還有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乾等國,其中尤以自稱緬族的東籲國最強。”
俞大猷點點頭,“國內紛戰,殘兵敗將確實容易流落海上,以為海寇。”
日本就是現成的例子。
國內人腦子打成了狗腦子,那些失敗勢力的武士們,流落各地。
人總要吃飯,於是扛把太刀出海當海盜的比比皆是,與大明本土海盜勾結,襲擾東南沿海,就成了倭寇。
“大帥英明。”此時的何塞成了一位地道的明軍軍官,“嘉靖年間,東籲國出了一位雄主叫莽瑞體,他先是攻滅白古國,把孟族將士編為軍隊,而後又去榜葛剌(孟加拉)和滿剌加僱傭葡萄牙火槍兵和帆船,然後征服了大半個蒲甘地區。
他死後,莽應龍即位,繼續僱傭葡萄牙人,四處征戰。先後滅阿瓦、撣邦與蘭納王國(都城清邁),降服曼尼普爾。嘉靖年間,還兩徵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將其變成東籲國的附屬”
“如此說來,現在統治蒲甘地區的是東籲王國,國主是這個莽應龍?”
“真是。”
“莽應龍?這個名字聽著耳熟,本將在哪裡聽過這個名字。來人。”俞大猷叫來了副官,“你去通知參謀處,在檔案和筆記裡查一查,莽應龍這個名字,蒲甘人,應該與雲南有關係。”
“是!”
“何塞,你繼續。”
“是總爺。蠻應龍因為僱傭葡萄牙人的緣故,給予他們海上貿易的特權,對沿海港口也是放任自由,於是蒲甘一帶的海盜逐漸興起,變得十分猖獗。
他們中有蒲甘各國戰敗流落計程車兵,有印度人,有阿拉伯人,有葡萄牙人,有滿剌加人和阿拉幹人,有西班牙和尼德蘭人,甚至還有義大利人,雜亂不堪,互不統屬,有時候為了搶奪財產還會互相打起來。
這些海盜出沒於蒲甘西海岸和南部海域的島嶼間,非常神秘,像鬼神一樣。”
“神出鬼沒。”
“對,神出鬼沒。大帥的智慧就像太陽,不,像月亮一眼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