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李春芳坐在閣房裡,全神貫注地看著朱翊鈞的批紅,神情凝重。
這是朱翊鈞對內閣票擬的《隆慶三年大明中樞地方官制條例》的硃批,與其說是硃批,不如說是重要的補充。
李春芳看著上面的硃紅色字,大部分都是非常有朱翊鈞特色的白話文。
“要讓大明官吏全心全意報效朝廷,為民造福,新官制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確保各級官吏衣食無憂。
民以食為天,飯都吃不飽,如何任事?
二是遷黜清晰,前途明朗,才會激勵官吏勇於任事,盡心盡責”
確保衣食無憂不說了,牛馬都要餵飽草料。
重要的是打通上升通道。
沒錯,升遷道路很艱辛,需要上面有貴人,下面有羽翼,上拉下推才能一步步往上走。
可是你要把這條上升通道亮在那裡,讓官吏們明白什麼做不得,必須避免,否則仕途堪憂;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可以青雲直上。
讓大家看到方向,有奔頭。
李春芳宦海浮沉多年,又做過數年的吏部尚書,朱翊鈞補充的那些條款細則,細細一琢磨,他就品出味來。
在朱翊鈞補充的新官制裡,以前那套靠治學問、刷道德、養名望完全行不通了,甚至你光靠拍上面的馬屁,收聚同僚們的支援也不行,那些都只是你升遷的部分條件,最關鍵是你有拿得出手的“政績”!
唯政績論?
這不是要了那些清流們的老命嗎?
這些人只會動嘴皮子,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摘別人,聚集人氣名望好升官發財。
做事我不行,找茬我第一!
他們五穀不分,四肢不勤,外放出去當個會試主考官都覺得十分委屈了,指望他們能搞出什麼政績來?
偏偏這樣的文官在此前大明官場佔據很大一部分,越是精通經義的大儒名士,越是這樣的文官。
執行殿下的新官制,這些官員很快就會被淘汰得無影無蹤!
李春芳再想到幾日前張居正呈上的《官吏考成法》,臉色更加難看。
新官制是筐,先把大明官吏裝在裡面,讓他們動彈不得。
而考成法是皮鞭,肆意鞭撻,驅使做事。
李春芳猛地站起身來,心情鬱結。
他是狀元公出身,屬於傳統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