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說完後,坐回到座椅,對李春芳和張居正說道:“地方官制總則如此,其餘細節,吏部、光祿寺多次商議,已有明細。儘快擬定,上內閣討論,票擬批紅,明詔天下。”
“遵令旨!”
“劉卿,現在地方官制全面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吏員配置。經過一年多的補錄,地方各府縣的吏員,勉強夠用。
只不過這是權宜之計。
這次補錄,魚龍混雜,不少劣吏也混入吏部名冊中。地方吏治,敗壞的根源有一半在這些奸猾胥吏身上。
勾結地方豪右,巴結縉紳世家,架空堂官,欺凌百姓。西苑架閣庫裡,東廠、錦衣衛、商業調查科,以及其它渠道呈上來的事關案件,足足堆滿了兩大間房間。
科試的進士清貴,派不上用場。地方的胥吏奸猾,瞞上欺下,租賦收不上來,田地人口被隱匿,稅收被逃避,國用窘困,就是這麼來的。
整飭吏治,不能光由上而下,還要深入基層。基層是大明最薄弱的環節。”
看到朱翊鈞如此鄭重其事地強調,再看到他眼睛裡透出的精光,李春芳、張居正、劉採三人心裡不由一咯噔。
太子殿下不會又要出什麼么蛾子吧。
“自嘉靖四十一年,汝貞公主持東南剿倭開始,大明將士浴血奮戰,平北虜,定南蠻,除西夷,四海靖平。
不知不覺中,十幾萬將士為大明效力了數年,短的有五年,長的有十年。他們為大明流血流汗,也該到了安享太平的時候了。”
李春芳三人越聽越不對勁。
“孤決定,為國出力的大明陸海軍將士們,朝廷不能虧待他們。征戰滿五年,可申請退役,加上其它因傷因病退役者,兵部主持安置,分置異地,賜田地宅舍,落戶各處。
他們都是有功之士,安置各鄉後也要為大明安寧出一份力,按軍銜以及授勳,可分授都監、縣尉、巡檢和遊徼,充實基層。
巡檢在城鎮,遊徼在鄉村,一邊為朝廷訓練青壯鄉兵,一邊巡查各處,督捕盜賊。”
太子這是圖窮匕見啊!
李春芳、張居正和劉採終於明白朱翊鈞打得什麼主意。
以前地方是世家豪右們的地盤,皇權不下縣。
縉紳、豪族、世家,糾纏在一起,豢養秀才、地痞為爪牙,以地保里正為耳目,包稅攬租,架空官府,把持地方。
知縣上任,必須討好這些人,否則的話是非不斷,賦稅不足,治政考核不及格,前程堪憂。
更有甚者,幾封八行書信寄到省城和京師,叫你吃一頓御史彈劾,輕者罷官,重者流放。
為什麼國朝從洪武年後,就沒有再進行過全國性的田地和人口大普查?
就是有這些人把持著地方。
為了包稅攬租,要挾官府,這些人肯定不願意讓朝廷普查實際田地和人口。
你都查清楚了,我們還怎麼上下其手,逃稅免租啊?
現在太子殿下步步為營,準備進行洪武年之後的第二次全國性田地和人口普查,為此他下手嚴厲打擊宗室、孔家以及數千地方世家豪族。
從現在看來,大家還是都把太子殿下的治國方略想簡單了。
全國性田地和人口清查只是第一步,殿下不僅僅要查清楚大明家底,還要徹底掌握這些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