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都敢改?
“今年正是會試之年。原本二月初九開始春闈第一場,只是去年臘月間出了點事,有三位舉子被舉報是假冒或舞弊。
為了查明真相,內閣請旨將本科會試暫緩一月。現在真相大白,確實有一名南直隸舉人是冒充的,確有舞弊行為,可是不影響其他舉人啊。”
王遴接過程文義的話頭,繼續說道:“其他應試舉人,禮部會同都察院都一一驗查過,全部屬實,再無假冒。連錦衣衛都幫忙搭手,按理說,此案到此為止,該會試就該會試,延緩一月,已經實屬特例了。”
高拱看了他一眼說道:“國朝兩百年,可曾有過舉人是假冒的?從童試到鄉試,再到會試,這人是怎麼考上來的?
尤其是童試有縣試、府試和院試,參加考試的都是同縣、同府的讀書人,按理說都互相熟悉,又是怎麼讓他矇混過關的?”
眾人無語。
這個舞弊案一出,其實比報恩寺行兇案涉及更深,對士林影響更大。
只是報恩寺行兇案涉及到三皇子,涉及到外戚,涉及到閣老,影響到朝局的變動,所以大家都盯著此案。
加上馬上要春闈,為了不造成連鎖反應,內廷和外朝達成默契,對此案快速查辦的同時低調處理。
春闈已經延緩了一個月,很快就要到三月初九,要不要繼續考試?
內廷外朝都在遲疑。
萬一會試如期舉行,某位皇榜提名的進士被查出舉人身份是冒充的,或是舞弊取得的,那就成了國朝第一大笑話了。
想通此中關竅後,張四維、王遴和程文義也覺得事情十分為難。
“那今日朝議,可有什麼定奪?”
高儀陰沉著臉說道:“今日朝議,議定春闈照常進行,只是會試主考官點了李石麓和趙大洲。”
什麼!
這次會試兩位主考官,一位是閣老兼吏部尚書,還有一位是都察院中丞?
這規格,前所未有啊!
“那同考官呢?”程文義急切地問道。
“選了十二位。曾省吾、傅作舟、王篆、王錫爵、張翀、趙錦、蔡茂春”
聽著這些人名,眾人心思各異,程文義心裡滿是羨慕嫉妒恨。
裡面好幾位是自己的同科,居然成了會試同考官,名望一下子就上去了,而自己還在蹉跎。
真是太讓人氣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