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還是那樣喧鬧繁華。
通惠河東偏門碼頭,是喧鬧繁華的中心之一。
一艘船在碼頭上緩緩靠岸,岸上有人在等候。
看服飾,為首者墨綠袍子,鋼叉帽,像是內監。
周圍的人都遠遠避開。
碼頭管事的小吏,腆著臉在旁邊陪著笑,指揮手下的河丁,把左右的空位也讓出,方便此船停泊。
後面的船隻都被堵在後面排隊。
大家走了一路,終於到了地方,誰都心急,誰都想趕緊靠岸,看到這情景,都是一肚子的火。
第三艘船上,船艙裡有位老者,身穿襴衫,頭戴四方平定巾,正在收拾東西。看到船突然停下,抬頭問道:“怎麼了?”
船家陪著笑:“統籌局的人來接人,碼頭上管事為了討好他,把左右船位都空出來,我們沒辦法,只能等。高老爺,還請耐心等會。”
老者清瘦臉,三縷長鬚,目光炯然。
“還有這回事?”
他提起前襟,走到船頭,舉目眺望。
果真有位內侍,帶著幾個小黃門,站在岸上,堆著笑臉。
從船上跳板上,走出兩人,年紀四五十歲,穿著儒袍,戴著四方巾,儒雅溫良。
內侍連忙迎上前去,笑眯眯地拱手作揖,嘴裡說著話,接住了這兩人,然後把他倆引到一邊,上了轎子。
還有十幾口箱子,陸續從船上搬出來,裝上馬車,緩緩離去。
船隻這才離開,後面排隊的船隻,一窩蜂地衝上來,填補空位。
“什麼人,居然讓內廷的人來接?”
“不知道。有人說是宗室的,也有的說是南京的勳貴。”
“不可能。”
“為什麼?”
“老夫就是從南京過來的,沒聽說那邊有勳貴奉詔進京,也沒聽說那位宗室奉詔進京。他們要是無詔進京,會被問罪的。”
船家攤攤手,“那我就不知道了。”
“前面兩位,一位是蘄州李時珍李東壁,前楚王府奉祠正、太醫院太醫;另一位是羅田萬全萬密齋。”
前面船上一位四十多歲男子,身穿錦織直綴,頭戴四方巾,語氣溫和。
旁邊站著另一男子,穿著湖藍襴衫,年紀略少,相貌相似。
老者眼睛一亮,“江南號稱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可是這兩位?”
“正是。”
“他們怎麼來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