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奮嗎?
特別勤奮,除了明太祖估計就得輪到他了。
雖然他面臨的局面是地獄級的,可是他本身的個性缺陷,讓大明墜入地獄的速度加快。
崇禎帝心裡有什麼想法,怕承擔責任,死活不肯主動說出來,非要臣子們說出來,然後一旦朝野非議,馬上把說這話的臣子丟出去背鍋。
搞得幾次,臣子們都學油滑了,一默抵千金。
崇禎帝想與後金議和,好抽調薊遼精兵去打李自成和張獻忠,非要臣子提議,大臣們死活不上套,坐視良機錯失。
想南遷南京,也逼著讓大臣們主動提出來,大臣們還是不上套。
等到形勢危急,大臣們建議南遷,他被那些在北直隸有大量利益的大臣勳貴們一忽悠,又改主意了,堅決留下,連皇子都不往南邊放一個備份。
做君上的一點擔當都沒有,就不要怪下面各個滑不留手。
這邊的嘉靖帝心裡有了定計。
他深知如果這一仗打贏,九邊和京營上下軍心,盡歸自己的孫兒。自己春秋之後,不管誰敢掀起天翻地覆的大亂,孫兒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打輸了?
嘉靖帝轉過頭看著朱翊鈞。
看著孫兒那張還有稚氣,卻滿是堅毅和奮發的臉,不由想起自己年少時。
十四歲時,自己孤身一人來到這陌生的北京城。
那時的自己,是不是也如鈞兒這般堅毅奮發?
嘉靖看著遠處西沉的太陽,心裡不知怎地湧起一股激情,彷彿四十四年前,自己站在北朝陽門外,眺望雄偉的北京城那一刻。
“鈞兒,不用擔心,放心去做。有什麼事朕來扛。朕有了庚戌之變,還有他們所說的癸亥之變,不缺這麼一出關外敗仗。”
朱翊鈞猛地轉頭過來,仰望著嘉靖帝的側臉。
他瘦長的臉發著鉛灰色的光,渾濁的眼睛裡從所未有的堅毅。
朱翊鈞不由自主地伸過左手,緊緊地抓住嘉靖帝如枯瘦雞爪一般的手。
兩人站在夕陽中,如同兩座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