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尋好奇的地進去,發現裡面的網友,吵得一團糟:
“放屁,顧尋根本就創作不出《斷章》,這種神作。”
“你才是在放屁,顧尋的‘不負如來不負卿’你聽過嘛,就在這裡亂吠。”
“《斷章》和《男孩》,感情核心色彩,極為相似,又都是叫顧尋,這根本就是一個人。”
“感情相似的,多了去了,你怎麼能肯定,《男孩》的顧尋就是他,能寫古詩,不一定能寫現代詩。”
“呵呵,你再去聽多幾遍《男孩》就會懂。”
“《斷章》和《男孩》都很好,你們不要再打了!”
“《男孩》的確很好聽,《斷章》也很好。”
“叮!你今天反思了嗎?【狗頭】”
“出現了,反思怪!”
“加狗頭是友軍呀,那下輩子,就注意一點叭【可愛】(男孩真好聽)”
“……”
“……”
這條熱搜熱度,正在以一種不正常的速度,快速升溫。
《斷章》現在已經在,京城作協官網上,排在第二。
影響力在增加,越來越多人,參與討論,越討論,就越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熱度就越高,熱度越高,就越多人討論……。
為此,許多人看完《斷章》,專門跑去聽《男孩》,反之亦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下午的時候,這條不獨屬於作曲季的熱搜,竟然在作曲季的關口上,迅速上升到第五位。
帶來的影響很正面,《男孩》的下載量,一路飆升,直逼第四的餘小宣。
這種熟悉的味道,讓行業內嗅覺靈敏的,各個娛樂公司營銷人員,紛紛直呼:
狼來了!
他們都清楚,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炒作事件。
單看評論。
看似有兩波人在爭吵,但仔細一看,句句離不開顧尋,處處有《男孩》。
連特麼,勸架的人都在提《男孩》。
這要說不是水軍,隔壁家的王奶奶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