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紙(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紙(4) (2 / 3)

值得欣慰的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給藏紙帶來無限商機,以藏紙為原料的皮紙繪畫、雨傘、太陽帽、禮品包裝袋等工藝品熱銷西藏各個旅遊景點,讓遊客愛不釋手。

提及藏紙的未來,這個臉上已佈滿溝壑的老人沒有過多的豪言壯語,只說希望能夠擴大藏紙的生產規模,讓這一傳統技藝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這其實也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尼木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縣城所在地塔榮鎮距拉薩約143公里,除了享譽區內外的“尼木三絕”(藏紙、藏香、普松雕刻)之外,還有吞彌·桑布扎(藏文字的創造者,松贊干布的大臣)故居、尼木縣國家級森林公園等景點。拉薩東郊客運站旁邊有到尼木縣城的中巴車,上車買票,客滿即走。

第一步:去皮挖出狼毒草根後,先在水中泡洗,除去褐皮和泥土,然後用石頭或鐵錘捶打,分離表皮和內芯。用小刀削去表皮的外層,留下白色部分,這就是製作藏紙的主要原料。

第二步:煮料將取得的白色紙料與水、鹼混合後煮料。煮料過程約兩個小時,其間要不斷攪拌,直到紙料變軟變黃。

第三步:捶打將煮好的紙料捏成團,用石頭將紙料捶打成薄餅狀,成為漿料。這一過程十分費力。

第四步:打漿在陶罐中加入漿料和水,水量根據紙漿的稀釋程度而定。用雙手飛快地搓動一頭帶有葉片的木棒,使紙漿懸浮均勻。

第五步:澆造將打勻的紙漿澆入紙簾中,並將紙簾慢慢放到乾淨清澈的水池中,然後用手端平紙簾(紙簾是否端平直接影響紙張成品的平整度和均勻度),極緩慢地從水池中抬起,使水慢慢從紗布中滲下。

第六步:揭紙將從水中抬起的紙簾慢慢拿到陽光下晾曬。1個小時後,紙基本曬乾,呈現白色。從紙簾的一個角邊開始揭紙,把手背慢慢插入紙和紙簾之間,將紙從紙簾上揭下、疊好,便完成了整個造紙過程。

有人說:“西藏的歷史是記載在藏紙上的。”千百年來,藏紙默默記錄著西藏的歷史,見證了文明的程序。作為五大藏紙之一的尼木雪拉藏紙,歷經1300多年的歷史,曾是西藏佛教經典和官方文書的重要載體。

在現代工業的衝擊下,這門造紙技藝正在淡出人們的視線。作為這門手藝的守護人和傳承人,次仁多傑努力讓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延續傳承。

從拉薩尼木縣城向西車行10分鐘,就抵達了塔榮鎮的雪拉村。“雪”即酸奶,“拉”為好的意思。相傳,當年五世達賴喇嘛行至此地,吃了當地村民製作的酸奶,大為稱讚,因此賜名。然而雪拉村不止酸奶好,其藏紙製作從古至今盛名遠揚,也是舊西藏五大藏紙之中現在仍完好傳承下來的唯一一種。

“嘩啦,嘩啦……”一聲聲清脆的抖紙聲,次仁多傑老人把米白色的雪拉藏紙舉過頭頂。迎著正午的強烈陽光,老人眯著雙眼驗看紙張的質量。“今天這一批做得還不錯,等會可以給拉薩那邊發過去了。”次仁多傑輕輕地在紙張上摸著,笑著對兒子格桑旦增說道。對兒子今天做的紙,老人還比較滿意。

藏紙製造技藝相傳源於文成公主進藏。當時,佛教的傳入,以及藏文化的發展,刺激了造紙業。但中原造紙所使用的原料不盛產於西藏,工匠們最終依靠中原造紙術的原理,就地取材,生產出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藏紙產地眾多,曾經出現了只要當地有原料,有清澈的水源,就能設立紙槽,進行造紙加工的局面。

次仁多傑介紹,雪拉藏紙就地所取之材是狼毒草根,其本身有一定毒性。狼毒草根系越發達,毒性越強,但製造出來的紙張越有韌性,越耐磨。經過煮、漂等多道工序,狼毒草根毒性消散,但紙品卻有了不怕蟲蛀的特點,可以長久儲存。

尼木雪拉藏紙,曾經享譽西藏內外,至今盛名猶在。作為雪拉藏紙的主要產地,雪拉村曾經有不少人家以製作藏紙為生。後來,由於新型紙張的衝擊、原材料的稀缺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全村的造紙業一時陷入沉寂。西藏其他地區的造紙業,就是由於長期沒有人生產,技藝沒有人傳承,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我從14歲就跟著父親學造紙,只是可惜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手藝啊。”老人有些失落。而今,老人和他的兩個兒子是雪拉村僅有的三個雪拉藏紙匠人。

“現在別的村民早都不願意生產了。年紀大的覺得狼毒草有毒傷身體,年輕人覺得這個活又苦又累還掙不到錢。”雪拉藏紙的困境還源自原材料的稀缺與當地的風俗。

狼毒草雖然在雪域高原很常見,但只有生長20年以上的才可以用來做藏紙。而且採集時間短,每年只有5到7月份是固定的採集期。同時,西藏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若是拔出狼毒草,露出赭紅色的土地,上天就會因憤怒而降下泥石流、旱災、霜凍等災害。

巧合的是,狼毒草正是土地沙漠化的象徵植物,泥石流、旱災等並不是因為狼毒草被拔出來而產生,而是在狼毒草出現時就開始潛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