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七十九章 手工青磚(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九章 手工青磚(1) (2 / 2)

但是紅磚的表面坑坑窪窪,滿是氣孔,一抓就簌簌掉渣。一車紅磚倒地上,稜角齊全的找不出幾塊。紅磚舉到一人高,放手落地上基本上會摔碎,而青磚用力摔也只會斷兩截。所以現在表演單手劈磚的民間高手都用的紅磚。

紅磚不耐水泡,洪水中紅磚砌的房子只比土牆好點,被水泡的時間一長,容易垮塌。紅磚還不抗凍,容易凍裂,容易被風雨侵蝕,所以現在紅磚加鋼筋水泥蓋的房子都只能用幾十年。

這樣的質地,要是以前人都用它蓋房,現在哪裡還會有古建築呢?

同時,青磚表現的穩重、莊嚴,富含文化底蘊,正符合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這也是古代建築大多都用青磚不用紅磚的另一原因。

青磚紅磚原料一樣,只是過去的磚窯和燒瓷窯一樣,全進全出,為了縮短週期,燒好後湮水降溫,磚變成青色了,不湮水就是紅色的。

家鄉一直用湖泊泥燒青磚,比地裡的土更好,又疏浚了湖泊,又不侵佔土地,一舉二得。

青磚前期是氧化反應,後期是還原反應,還原反應特別耗燃料,成本高。就相當於瓷器,各窯口燒氧化氣氛的瓷器便宜好做產量高,景德鎮的瓷器是還原氣氛,代價高難度大,但是瓷品最高。

青磚紅磚用的土一樣的。青磚燒好後要悶窯,即用稀泥封閉窯門,窯頂也要用稀泥做一個水田樣,磚全部封死在窯裡。幾天後才啟封,啟封時間記不得了。紅磚就不要封窯的。強度應該是一樣的吧。封窯封不好,出來就青磚也有,紅磚也有。

傳統燒製青磚的燒製過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燒成紅磚,二是讓紅磚變青磚。青磚和紅磚兩者的區別是磚燒成後自然冷卻為紅磚,而讓紅磚變為青磚,則進行下面工序,第一道工序叫“隔窯”。

傳統的操作是這樣的:當判斷窯內磚燒成後,要進行兩項工作,一是加煤,二是密封窯體。

密封窯體的目的是透過窯體密封,隔絕窯外空氣(氧氣)輸入;加煤是透過煤炭燃燒耗盡窯內、磚坯內的氧氣,兩種方法結合,能快速耗盡窯內氧氣,也就是還原燒結。

當達到還原燒結後,如何隔絕外界空氣侵入,將這種狀態持續到完全冷卻,先輩們利用了水遇高溫變為蒸汽的簡單原理,也就是下水飲窯。

因為水滲入窯內遇高溫,水變蒸汽體積膨脹,在窯內形成正壓,正壓隔絕了外界空氣的侵入,確保了磚瓦在缺氧的氣氛中一直冷卻到無法再次氧化的溫度,完成整個返青工作。

從隔窯密封到下水飲窯,再到開窯出磚,前兩個工序一氣呵成,且窯內磚瓦色澤的變化都是在人們無法觀察到的情況下完成的,紅磚到底是在哪個環節變為青磚的,就形成了模糊概念。

從操作環節上由於隔窯的時間很短,人們往往認為隔窯是為下水飲窯做的準備工作,而下水工作要持續幾天時間,且要技能求很多。

例如初期下水與後續下水的水量不同,同時要防止短時間大量水進入窯內,以及飲水的連續性等,這些工作和要求人們能看到,操作起來付出的辛勞也很多,所以,形成了青磚是下水飲窯後變成的概念。

而這一概念形成後,燒磚人並沒有去澄清,這恐怕和保守觀念有一定的關係,畢竟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憂。這一套連續的過程磚瓦人很形象的稱之為“悶青”,一個悶字,將青磚燒製的技術描述到了極致,也隱隱約約能觀察到燒磚人的技術保守心理。

青磚變色是在還原初期開始的,還原結束,就已經完成了返青過程,飲窯的開始,也就預示著返青結束。下水只是保持了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後開窯,而不是下水飲窯工序造就了青磚。

由於某種失誤造成返青失敗,窯內磚瓦呈不同程度的青色、紅色、青紅色等,燒磚人稱為“花窯”,磚瓦呈青紅相間現象被稱為“青紅磚”。

青磚燒成青紅磚一般為三類失誤造成的,一是還原燒結時間不夠,還原氣氛和濃度沒有達到完全耗盡氧份的要求,導致磚垛某些部位或磚的內部不同程度為氧化氣氛下的紅色。

例如不燒還原直接下水飲窯,窯內雖然能形成缺氧的還原氣氛,但受還原氣氛濃度、時間、溫度等因素影響,還原氣氛不穩定,就會導致青紅磚出現。

這一點也證實了形成青磚的關鍵是燒還原過程而不是下水過程,例如:一座窯完全還原如果需要3個小時,將其時間壓縮為2.5小時,下水時間不變,其出窯產品則會出現“青磚紅心”現象,磚體外部完成了返青,磚內由於還原時間不夠呈紅色,雖然下水時間沒有壓縮,但由於之前的還原燒結不徹底,導致磚體內部的氧沒有丟失,青紅磚現象就出現。

有些建築物上經常見到的磚也呈青紅磚,但形成的原因則不一定是還原不足造成的。如果仔細觀察窯內不同部位出現的青紅磚,一般有規律的出現在排煙道口附近、底層,或窯門、觀火孔位置,之所以經常出現在這些部位,這要歸罪與窯體密封不好。

在還原階段或者還原後高溫階段,由於窯的密封不好出現漏氣,造成外界的空氣(氧氣)進入窯內,導致還原氣氛不足或還原後回氧。

還有就是還原完畢後高溫下水階段下水量不夠,蒸汽少窯內正壓壓力不足、不穩定,外界空氣從漏氣點侵入,也會形成青紅磚現象。所以,青磚隔窯工序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窯體密封。

第三是高溫出窯造成的再次氧化也會形成青紅磚現象,燒磚人稱之為“回火”。紅磚中的三氧化二鐵在還原氣氛中由於氧的丟失形成黑色(青色、灰色)氧化亞鐵,也就是紅磚變青磚的化學反應過程。

但氧化亞鐵很不穩定的,遇高溫會迅速氧化,再氧化成紅色的三氧化二鐵。從這一轉換的過程可以觀察到,紅磚變青磚和青磚變紅磚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燒結氣氛,二是溫度。

開窯時(開啟窯門稱為開窯)溫度高是造成此類青紅磚現象的元兇,雖然相對燃燒的高溫來講這時屬於低溫階段,但由於氧化亞鐵不穩定,易氧化的特性,磚體溫度由低溫到完全冷卻滿足了氧化的條件,這種情況下青磚顏色慢慢丟失,逐漸變成紅磚或灰磚。

開窯時溫度的高低決定了磚的變色程度,高溫為紅色,低溫為灰紅色或灰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