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七章 鋦瓷(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七章 鋦瓷(2) (2 / 3)

張清雲說:“根據我這幾年的接觸吧,平常採訪或者是自己親身感受,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我認為傳統手藝,就應該原汁原味地把它傳承下去就完事兒了,不要去追求錦上添花,把這個傳統手藝的味道給變了,那就沒有意義了。

“保持原生態的好。鏨刻花兒鳥兒圖案,他們有的還想鑲鑽石呢,這個那個的,就失去這鋦瓷的意義了。

“根據我這些年對手藝這方面的愛好,我親自感受著就是人的一生,必須得會一點兒技術或者手藝,會一種手藝就能豐富你的業餘生活。

“特別是歲數大了退休以後,如果你沒有一個愛好支撐著,不動手動腦,那就會提前就睡著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瓷器並不僅僅意味著器皿,還寄託著情感。所以修補破損的瓷器,不僅是賦予破損瓷器新的生命,也是修復一份破損的情感。”

願世間所有殘缺事物都能像鋦瓷一樣被溫柔相待。?鋦瓷挺考驗人的耐心,因為一件瓷器的修復要靠鋦瓷師體力和精神雙重的集中,需要你非常專注的去做這件事。

瓷器的修復講究既能修得好利器,又能玩出新的花樣,當鋦子在器物上成為裝飾,與器物融為一體的時候,這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過程?鋦瓷其實是一件挺髒,挺累的活兒,一般這個行業裡面,女性的比例非常少。

“我為什麼會把鋦瓷堅持的做下來是因為我覺得修補行為本身其實是為了維護和保持器物本身的紀念意義,藝術價值,商品價值,或者為了維持它本身的功能產生的。

“但當我把瓷器修補完整後會發現,我會發現更多的其實是內心裡的一種滿足感,這件器物不光是有藝術價值,商業價值,它也被傾注了很多的情感價值在裡面。

“我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我相信很多東西都是命中註定,該經歷的要經歷,該遇到的要遇到,該去做的要去做。修復亦是一種修行!”

在遼寧撫順還有個老頑童,他叫王振海,藝名“王老邪”,因為他從讀書時就不走尋常路,別人用碎了的瓷器到他手裡就能重新變得完好,他是一名鋦瓷匠人,人稱“天下第一鋦”。

王老邪的這門手藝是隔代單傳,就是爺爺傳孫子,不傳兒子,他是第五代傳人,祖上被稱作“山東巧工王神手”。

當年康熙微服私訪時,還摸過他家的金剛鑽,他爺爺曾經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王老邪家裡的工具,隨便拿一個,經常就有幾百年的歷史,幾代人的時光都好像被鑲在那了。

王老邪四歲就開始學藝,十一歲修成人生中的第一把壺,大半輩子都和鋦瓷在一起,他是真心喜歡這門手藝。

當張國立帶著破寶貝來找他時,王老邪玩心一起,做了個底託,鋦成一朵會動的梅花,把張國立樂得要拜師,直說“王老邪真是邪門得很”,老頭兒像個小孩,還高興地在腦袋上比了二。

王老邪掌握著24種72樣136道修復古舊老瓷器的絕活,他用鑲嵌絕活給張國立帶來的青花茶壺鋦了朵會動的梅花。

王老邪回憶以前鋦匠們走街串巷,都搖著個波浪鼓,吆喝著“鋦活……鋦活……”,人們就拿著破碗、破鍋,鋦匠修好活後會跟主人討水喝,把水倒在修補的瓷器,得了!滴水不漏,就是大功告成。

在王老邪家裡,有一面牆堆了滿滿的快遞箱子,那都是全國各地的人寄來的,希望王老邪能幫忙修補的,張國立就說:“人們寄來的是一個希望,王老邪給的是一份成全”。

王老邪說:”鋦瓷最重要就是鍛制鋦釘,他的鋦釘和別人的不一樣,裡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黃金,延展性更好,而且不會生鏽,看,都金光閃閃。

他把銅板剪成兩厘米寬的枝條,再剪成小小的菱形,在瓷碗上打針眼要打三分之二,不能打透它,打眼兒的金剛鑽頭其實不是尖的,是有點像屋脊的平,再把鋦釘的鉤角緊緊咬合瓷器,讓其“一錘嵌入”。

最考驗技藝精髓的是製作花釘,就是有圖案的鋦釘,鋦匠們會根據瓷器的圖案、文字來鍛造,比如杯口鋦一個荷花變成水中荷塘,裝水的碗或盤就鋦一條魚是如魚得水,鋦一隻蝙蝠是福從天降,這也是人們喜愛鋦瓷的原因之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