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七十一章 建水陶器(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建水陶器(3) (2 / 2)

用“草根“來形容向福功嫡傳弟子、打小就在古城建水碗窯村裡“玩泥巴“長大的紫陶工藝美術大師袁應德,是最貼切不過了。

開起陶坊的他操守著紫陶藝人的品行,他做出的紫陶不僅器形美觀、落落大方,質量上乘,人見人愛,而且價格中道、物超所值。

最主要的是他為人低調,行事風格穩妥踏實、不虛浮,雖在拉坯等製陶技藝上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不張揚賣弄,而是靜靜地把自己定格在簡陋的陶坊中,把那些調製好的陶泥魔術般地變成紫陶藝術品。

他的紫陶店面也不像有些純粹的商人似的開得多大、多氣派,相反面積僅近百平米,因為他追求的不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藝術的完美。尤其在“傳統四樣瓶”(蒜頭瓶、直口瓶、博古瓶、美女瓶)的製作技藝上,更是高人一籌,可以說是猶如見到了其師向福功之真章。基於此,他的陶品亦深受省內外顧客歡迎,愁的不是銷路,而是忙不贏和做不出。

有位山東顧客到他的陶坊參觀後,立時被其精湛的製陶技藝所折服,又為他精美的紫陶作品所深深吸引,在選購了一把茶壺《合歡如意壺》之後,欣然揮毫寫下“神壺”兩個大字,以示對他的敬仰。

當歲月的車輪滾滾駛入2015年的9月份時,袁應德這位藝術生命力像草根一樣旺盛的陶藝師已是67歲的老年人了。

值得欣慰的是,他家的紫陶店也在這一年的這個月,緊隨曼金灣紫陶街開街的鞭炮、鑼鼓聲開張了。讓他百感交集的是這條紫陶街,就建在他工作了幾十年的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原址上。

從進廠當學徒,到現在把自己的紫陶店開在這裡,雖然看似漫長的幾十年,但回頭一看似乎竟在轉瞬間。就是在這樣的轉瞬間,他經歷了紫陶工廠到陶坊、陶店的轉變。

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多變,他對紫陶藝術的追求不變,對這片土地的深情更不變。陶坊、陶店開張伊始,他與陳紹康、馬成林等紫陶大師按照傳統進行了一個簡潔的開窯、開張儀式,以期有千年歷史的紫陶藝術在新的發展星空裡放射出更加綺麗的光芒。

一頭扎進陶坊的他不愧為建水陶界拉坯的領軍人物。他的紫陶作品造型古樸洗練,既保有建水紫陶傳統器形的典雅厚重之美,又有彰顯自我個性的流暢通達神韻。

觀其作品,器形線條柔媚和諧,猶如水墨畫般韻味無窮,美輪美奐;把握其作品,光滑圓潤,握感親和,讓人愛不釋手。

這樣的功力當然得益於他50多年的拉坯製陶生涯鍛造出的不凡技藝。同時也使他在從藝的道路上收穫頗豐,成為中華傳統工藝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當代紫陶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他的紫陶作品也先後獲得雲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工美杯”工藝美術精品金獎、銅獎等。2005年中央電視臺華夏文明欄目組,以他為建水紫陶代表人物進行了《雅陶出建水》的節目攝製宣傳。

次年雲南電視臺又以他為代表人物,進行了《守望陶藝》節目的攝製宣傳活動。2012年5月,他又一次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欄目——《雲南建水陶》的攝製宣傳工作。

離曼金灣紫陶街僅一箭之地、與碗窯村僅一街之隔的地方,便是袁應德的新家,他家周圍也大多是製陶人家。

步入曼金灣紫陶街“袁應德紫陶店”,只見店裡懸掛了寫有“厚德載物”、“天道酬勤”等字樣的幾貼書法作品,他說是顧客買了他家的紫陶後寫了送來的。牆上還懸掛了一塊縣工商局頒發的、寫有“建水縣流通領域商品消費滿意示範店”字樣的牌匾。

距今3500多年前,建水就開始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漢唐時期,建水成為西南進入安南的重要通道,處於通海路和步頭路的顯要位置。60年代中期,在建水中南部坡頭境內龍岔河下游,即漢唐時期雲南出土安南的紅河碼頭附近,發現了數十座西漢時期的古墓群,墓葬中散落著許多漢代的粗陶碎片。

龍窯是形成於中原一帶的窯型,建水縣碗窯村從宋代開始就成規模採用龍窯燒製陶瓷,建水窯燒造的宋代青釉、元代青花工藝和至今任有遺存於世的碗、盤、壺、缸、盆、罐的器形,無不留有中原陶瓷文化的烙印。

建水是人類陶瓷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建水紫陶是中原文化與邊地文化水乳交融的產物,1998年,在距建水縣城30公里的燕子洞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址,出土網墜4件,陶彈丸1件,夾砂素面紅陶器碎片7件。至今在建水境內紅河北岸傣族地區,仍有當地土著人用慢輪成型、坑式堆燒夾砂紅陶的習俗。

建水紫陶目前廣泛流傳的博古瓶、哈尼樽、彝瓶等器形,以及在不同器形上裝飾的圖案花紋,明顯地吸取了當地土著民族的文化元素,保留著許多土著民族的祭器造型、圖騰形象、民族文字、吉祥符號的影子。建水紫陶的茶壺,造型厚重沉雄,裝飾性很強,風格與其它陶瓷類的茶壺有明顯區別。

建水紫陶是一種活著的文化,一部物化的歷史,建水紫陶特殊的製作工藝,對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很強的相容性,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建水紫陶是一部物化的歷史。建水紫陶傳統工藝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其裝飾內容、裝飾風格等,無不保留著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的痕跡。

從170多年前清道光年間到現在,我們可以從不同時期的建水紫陶作品上,解讀出數百餘年建水歷史文化滄桑鉅變。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