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桉去逛故宮,看到櫥窗裡的文物,心想,把緙絲穿在身上是怎樣一種體驗?
緙絲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壟斷御用,民間幾乎不得見。在清朝宮廷內,緙絲常見於緙絲畫、緙絲裝飾品、緙絲服飾等。
由於織造工藝十分繁複,過程耗費工時極長,價貴比黃金,因此也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紀錄片《織造記——紡織的故事》,中國織造,歷史悠久。從最古老的黎族織錦、古樸素雅的藍印花布,到華美的緙絲、精妙的宋錦、再到現代都市裡曼妙的旗袍;一架織機,幾把梭子,紡織的工具如此簡單,但它的精美卻讓人沉醉其間,反覆品味。
清順治藍色緙絲四團雲龍紋褂料及黃條,衣長144厘米,兩袖通長136厘米,下襬寬128厘米。圖三,清順治平金滿繡雲龍紋袍料,衣長140.5厘米,兩袖通長133.4厘米,下襬寬124厘米。
圖四五六,清順治藍色緙絲雲龍紋袍料及區域性,衣長148厘米,兩袖通長138厘米,下襬寬120厘米。圖七八九,清順治藍色緙絲雲龍紋褂料及區域性。
緙絲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壟斷御用,民間幾乎不得見。在清朝宮廷內,緙絲常見於緙絲畫、緙絲裝飾品、緙絲服飾等。由於年代距今並不遠,所以清朝許多宮廷緙絲製品都完整保留了下來。
清代宮廷緙絲繼承了明代的緙絲技法,並在其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當清宮廷緙絲髮展到頂峰的時候,逐漸成為融緙絲、刺繡、繪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清代帝王對書畫藝術的喜愛直接推動了緙絲繪畫在清代的全面發展,而除了緙絲書畫和宗教題材的緙絲織品,緙絲服飾、緙絲團扇、緙絲宮廷實用品也可謂是精美異常。
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利用挑經顯緯方式織就的極具裝飾性的絲織品,由於耗時耗力、能織就的工匠為數不多、成本高等原因,緙絲從宋元以來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織物,普通百姓很少得見。
從有緙絲織造技藝以來,其就被運用於各種實用、裝飾品之上。唐代出土的緙絲織品大都是實用品,織物風格也明顯受到西方影響;宋代的緙絲不僅技藝相比唐代發展更為成熟,而且將緙絲的藝術性提升到了頂端,緙絲與宋代書畫的相遇使其掙脫實用品的束縛,邁入藝術的殿堂。
唐宋之後的緙絲仍然在不斷發展,或被用於緙織書畫作品、宗教用品,或用於服飾裝飾、日用裝飾,現今都流傳下了許多精品佳作。
於皇室貴族來說,緙絲是御用織物之一,不同的朝代因為社會、政治背景的不同,緙絲有不同的發展際遇;於百姓來說,緙絲就像一個遙遠的美夢,那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及。
衣冠禽獸一詞現在大多被解釋為貶義,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非常直接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如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事實上,“衣冠禽獸”一詞本為褒義詞。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根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官的官服上繡獸。根據品級的不同決定具體繡哪種禽和獸。
補子,就是用金線和彩絲繡成或者織成的這種圖象標識。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圖》有規定:“文一品官補服繡鶴,文二品官補服繡錦雞,文三品官補服繡孔雀,文四品官補服繡雁,文五品官補繡白鷳,文六品官補服繡鷺鷥,文七品官補服繡鸂鶒紋,文八品官補服繡鵪鶉,文九品官補服繡練雀,未入流官補服制同;都御史補服繡獬豸、副都御史、給事中、按察使各道補服制同”。
宮廷服飾一般指皇帝、后妃、皇子、皇孫及貴戚、王公大臣們,在宮廷內外活動中,依規定穿著的各種袍服。由於這些穿戴這些服飾的人非富即貴,所以在服裝製作上都極盡巧工,精益求精。在質料選擇上所謂“錦若雲霞,紗似蟬翼”,至於緙絲、刺繡等工藝更是無不精絕。
據記載,當時一件皇帝的緙絲龍袍,要花上390個工日,何止萬金。其製作與管理由內務府負責,整個過程分工細緻,管理有序,人員龐大。龍袍的專職織造人員就有2602人。
據清宮《內務府奏銷檔》和《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等檔案記載,皇帝敕諭多次要求官局所織緞匹“務要經緯均勻,闊長合適,花樣精巧,色澤鮮明”,質量不合格,必須補賠、罰俸或受鞭責。
龍袍製作不計成本,用赤金捻線,以雀羽為絨,所以繡出的龍騰圖案金光燦燦;而織出的翔鳳彩翼斑斕,龍蟠鳳逸之姿躍然服上。因而,它們雖為服飾,卻也是清代刺繡工藝水平的最高代表。
明代補子一般尺寸比較大,素色比較多,底子大多是紅色,上面用金線盤成各種圖案。清代的補子小且簡單,前後成對,一般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華麗。明清時期,官員所用補子都是以方補形式出現的,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緙絲補子通常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出紋飾,緙工精細,圖案和色彩搭配具華貴的氣息,較能體現出“一品當朝”的威嚴。
明代文徵明的《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曾有這樣一句: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在這首詞中,文徵明用“扇不搖自涼”描繪出了夏日午後庭院滿地綠蔭的獨特氣氛和閨中人情睏意慵的生活情態。
從古至今,扇子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窈窕淑女的鐘情之物。扇子在中國歷史悠久,團扇則起源於漢代,班婕妤《團扇詩》曾言:“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這裡的合歡扇指的就是團扇,而這首詩歌對團扇有了初步的定義。但是後來由於摺扇的流行,團扇曾經一度衰落過,到了清代中晚期又流行起來了。
清代宮廷的後宮女子使用團扇較多,而且團扇上不同的花樣有不同寓意,基本上都帶著祝福的願望,比如蝙蝠代表福氣滿滿,海牙是才氣的象徵,石榴為多子多福,牡丹是花開富貴,仙鶴意為長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