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章 金鑲玉(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章 金鑲玉(1)

藍桉的媽媽送了她一塊金鑲玉的吊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和玉乃佳配,此種觀念反映在工藝品設計上,即為“金鑲玉”。

“有眼不識金鑲玉”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人們常用其來比喻見識淺陋、缺乏識別事物的能力。可是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俗語頗令人費解。

“金鑲玉”本來是指一種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藝,有時也指用這種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金、玉器物。

如:《金瓶梅》第二十回:“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鑲玉觀音滿池嬌分心。”

第七十二回:“林氏又早戴著滿頭珠翠,身穿大紅通袖袍兒,腰繫金鑲碧玉帶,下著玄錦百花裙。”

這種“金鑲玉”器物原本是極易識別的,人們怎麼會“有眼不識”呢?

其實,尋根溯源,“有眼不識金鑲玉”這句俗語乃是由“有眼不識荊山玉”諧音訛傳而來。

而“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則典出《韓非子·和氏》: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看見一隻鳳凰落在荊山的一塊青石上。

由於當時的人們皆認為鳳凰神鳥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就認定那塊青石中必有寶玉,便將它獻給了楚厲王。

楚厲王命玉工辨識,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寶。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識,玉工仍然說那只是一塊石頭。

於是,卞和又因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淚水流盡、眼中滴血。

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問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如此悲傷?”

卞和答:“我悲傷的不是被砍掉了雙腳,而是美玉被當成石頭、忠貞之士被當成騙子。”

楚文王聽後便命玉工剖開璞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稀世之寶玉。後來,為了彰顯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將此玉命名為“和氏璧”。

因和氏璧出自荊山,故後人又稱之為“荊山玉”,如三國·曹植《與楊祖德書》中即有句雲:“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金鑲玉,顧名思義就是在金器上鑲嵌各種美玉,這種特殊的金、玉鑲嵌工藝為我國所特有,且歷史悠久製作精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金和玉象徵高貴與純潔,一如詩仙李白所贊“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所以金鑲玉寓意“金玉良緣”,堪稱尊貴吉祥與超凡脫俗的完美結合。

有趣的是,“金鑲玉”的出現也像許多發明一樣,純屬偶然。相傳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得美玉獻給楚文王,琢成璧,稱為“和氏璧”。

此璧冬暖夏涼,百步之內蚊蠅不近,乃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秦統一中國後,“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

始皇令人將其雕成玉璽,鐫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