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成了一條錦鯉> 番外5 有鳳來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5 有鳳來儀 (1 / 5)

《山海:大荒行紀》掀起的狂潮,讓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感受了一把五十年前那種觀影熱情——動輒億萬人次的量級,萬人空巷的場面,街知巷聞的議論,茶餘飯後的話題。

百億票房,更是一劑全方位的刺激。

投資製片方單單從全球票房中,就能收穫近50億人民幣,再加上全球範圍內影片網站、流媒體、周邊版權、電視、DVD、電影音樂授權……作為周邊開發最為完整和成熟的國產電影,預計把製片方收入推高一倍並不是問題,而更為重要的是,後面的這部分收入,是不用和院線、宣發來分成的,因此天成文化領銜的投資和製片方,能夠從《大荒紀事》獲取的毛利很可能高達百億以上。

投入?

三部分攤下來,《大荒行紀》佔到一半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20億左右。

一部電影,20億成本,當然已經高到了沒邊沒際,堪稱國產電影第一,而且這裡面還有大量的友情片酬,以及從各大劇院團請來的並不貴的老師們,以及不取酬的季銘本人——他的演員片酬、編劇片酬、製片片酬、監製片酬全都合入權益股份計算,譬如光線投2億,按照40億總成本,應該佔5%,實際上僅有3.5%,這裡頭複雜的價差,很大一部分就是屬於季銘的。

所以各方實打實投進來了40個億,天成卻能以15億直接投入佔據54%的權益,其它各方投入25億隻佔46%——這裡面來去就是十來個億的價差,除了稀缺專案的高溢價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屬於季銘的。

如果按照市面上那種大嘴巴的宣傳方式,《山海》系列算到50個億投入,天成自己喊到25個億,都是不過分的。

財經媒體這麼隨意算一算,在寒冬臘月的影視行業,以及整個下陷的經濟大局下,這種規模的“暴利”專案,簡直萬中無一。而且《山海》是個系列片,後面的收入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季銘不可能讓這個系列一輪遊,更不可能讓它虎頭蛇尾,辜負加諸其上的那麼多名頭和聲譽。

“……然後我們應該注意到,《遇仙降》《默》等仍然在持續為天成文化獲得可觀現金流,譬如《大荒行紀》大爆之後,《默》就傳以2000萬美金價格再出售非獨家流媒體版權給予AppleTV。《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作為商業片,同樣不遑多讓,更何況,兩者的後續系列,也都備受期待。再考慮到《山海》系列三部曲尚有兩部握於天成文化之手,以及中國版漫威即將誕生的浪漫狂想。

天成旗下的寂靜湖音樂劇團雖然看似並不起眼,但穩定破億,甚至破兩億的年度票房收入,同樣是一隻令同行豔羨的現金小牛。

這家由季銘個人擁有的影視文化公司,已經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獨角獸了,而且是有穩定成熟的盈利模式,幾乎無負債,收入結構非常健康,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擁有良好,甚至稱得上優秀的盈利預期的獨角獸。

當然,它也具有自己的缺陷,就是過於依賴季銘本人,倘若季銘出現任何意外情況,對於天成文化的打擊都是致命的。不過目前來看,《山海》世界的構造,肯定有其它主角,譬如劉然的鮫人,鞏俊的九尾狐,都有很大可能做單人電影,假如果真成行,那天成文化的格局就徹底一變了。

但即便還是有那樣的擔心,將現在天成文化的估值叫到500億以上,都在絕對合理空間。甚至以傳媒文化版本動輒七八十,上百的市盈率來算,市況樂觀的時候,摸高到千億也並非不可能。

四捨五入一下,季銘離千億身價,只差一個上市了。”

《山海》系列的成功對於國產電影是一座豐碑,對於天成文化更是一座里程碑——開啟了傳統神話寶庫的天成,完全可以構建自己的山海宇宙,看看對標者漫威吧,迄今,它的數十部超英電影裡,也只有《復聯4》比《山海:大荒行紀》高三個億美金。

而且季銘做不做,做不做得出來,只要市場和投資人相信,估值就可以叫上去。特別地,相對於擔心季銘出意外,僅僅25歲的他持續做出更多優質IP的可能性顯然更大——看看他過往的履歷吧,有什麼理由不信任他呢。

作為《山海》餘韻熱潮的一部分,季銘究竟有多少錢,值多少錢,討論的也是蔚然成風。

天成本身是沒有投融資部門的,都是按照專案僱傭專業機構來負責——他們常常合作的機構,其實也變向承擔了一些職能。

“陳總那邊,跟我說了好多好多次了,”楊如意也有點屏住呼吸的樣子,作為元老中的元老,公司的CEO,季銘如果真的開始走上資本操作之路,她以及天成三巨頭另外兩位,是必然會有期權激勵,那個時候,可能就是以億計的了,很難不動心啊:“太多資本有意往咱們這裡投錢了。”

季銘從新音樂劇的本子裡抬起頭來,饒有興味:“什麼價碼?”

“各種各樣的,有些靠近官方的資本,就低一些,從200億到500億的都有,”楊如意說這話的時候,有點不屑,單單《山海》三部曲,給天成帶來的利潤,就可能高達百億以上,甚至更高,這樣的一個預期,給200億估值,那是純粹想來騙錢了:“大部分給的基本上在800億到1200億之間,也就是150億美金左右。”

“哇塞,那我豈不是真成千億富翁了嘛?”

“您以為呢?”楊如意有點好笑,她是真的知道季銘對這些並不上心,早年他要擔心買房結婚的時候,還比較喜歡錢,後面錢越來越多,多到花不出去以後,每年光坐在家裡,就幾千萬上億的進賬,一出去乾點啥,那就沒個上限了,《默》是幾十億,《山海》就是幾百億,參投的山海樂園專案,也算是幾十上百億的大專案——而且專案驅動模式的運營成本,又會被專案支出覆蓋掉的,本身天成文化自己的固有成本是非常少。

錢只進不出,真是煩惱。

“這麼搞下去,我是不是都要超過兩位馬老闆了?”季銘突然想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好像也就兩三千億的身家吧?等我們再搞兩個系列起來,分分鐘超了他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