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靈光為何物呢?
那是制符人對法術理解的靈光,也可以說是制符人是法術中蘊含的道理解。
只要制符人能理解法術中蘊含的道,便能生成這一點靈關。
最後的回法相對簡單一些,為了使靈光能存續的更久。
便要求運轉法力畫符之時,必須一氣呵成的畫在符紙上。
中途不能有任何的停頓和不流暢之處,不然‘回’便斷了,便會影響靈光,導致一張符篆儲存沒多久便會變成一張廢紙。
雖然沒有玉簡中那三門法術的記載,但光是這三種技巧,便已經足夠了。
以後甘十一隻要能掌握一門高深的法術,便可直接嘗試制符,不一定非要那玉簡中記載的三門法術。
此時在書桌前,甘十一提著毛筆,便打算運用這三門制符技巧,嘗試將自己的道寫於紙上。
畢竟其中最講究的靈光,便是法術中蘊含的道。
既然都是道,那不如直接嘗試下直接將那靈光,變成甘十一自己的道。
至於啟靈和回法。
回發最簡單,甘十一這練字一年,應該能做到一氣呵成。
而啟靈卻有些麻煩,甘十一能做到與承道劍的心神交融,是因為他將自己的道融入了劍中。
但手中的毛筆卻還沒有...
甘十一冥思苦想一陣後,忽然想到了一個法子。
他取出又短又粗的承道劍,沾上墨水,開始在紙上書寫。
儘管要求是一氣呵成,但甘十一寫的很慢,寫的很認真,一直保持相同的速度,沒有半點停頓。
“大道至簡,殊途同歸。”
字有些不堪入目,因為是用承道劍書寫的,但就在書寫完畢之時,這幾個字竟然浮現出瑩白色的亮光。
而小院中的元老道也是忽的睜開眼,看了一眼書房,隨後再閉上眼睛,而蒼老的面孔上也逐漸浮現出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