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進食柔軟的腐肉、鳥卵外,主要食物是白蟻。舌較長而發達,可舐食白蟻。
晚上出來尋食。冬末產仔25只,雌雄獸共同哺育。土狼在尾根下有1囊狀腺體,其分泌物用於標記領域。分佈於非洲西海岸和南部。
土狼頭體長5580厘米,肩高4880厘米,尾長2030厘米,體重914千克,雌性個體明顯大於雄性。
外形與鬣狗頗相似,肩部高而臀部低;從頭後到臀部的背中線具有長鬣毛,顏色從淺黃到幾乎紅色。
全身覆蓋著濃密的棕色針毛,但體側和四肢均有棕褐色條紋;尾長30厘米,尾毛長而蓬鬆。前腿長於後腿,耳大吻尖。
它們的身體與更為人們熟知的斑鬣狗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身體的外觀更加傾斜一些,可是它們的口鼻部分更加靈敏,更適合於它們這些以昆蟲為食的動物。
它們的齒型更加簡化,並且具有一個滿是粘性唾液的、長且靈活的舌頭。
前腳有5個腳趾,不同於有四個腳趾的其它鬣狗。上額犬齒不發達,但下頜強大,能將9千克重的獵物拖走100米。
土狼棲息於草原、曠野等地帶。習見於視野開闊的生境,如長有仙人掌的石礫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低矮的灌叢等。白天隱藏於地穴中。夜間活動。
土狼個頭不大,牙齒高度退化,體形距流線理論相去甚遠;口的張開角度在猛獸中差不多要算是最小的了,這使它的咬合面積和力量都受到較大限制。
爪子適宜刨土,但不大適宜格鬥和攀爬。無論從哪個角度比較,土狼都遠不是野貓、獵豹、獅子的對手。
與以氏族方式生活的斑鬣狗不同的是,土狼的每對伴侶,彼此之間都居住得比較遠,它們透過氣味標記、勇敢地攻擊入侵者的方式來劃定它們尋食領地的範圍,它們自己尋找白蟻的蟻冢,甚至住在單獨的洞穴裡。由於只在夜間活動,所以極難見到蹤影。
天敵是錦蛇和豹。許多食肉動物在威脅敵人時都要張開血口展示牙齒,但土狼卻閉口不露牙齒,而是將毛豎起,以增大身體。敵害襲擊時,由肛門放出臭液。棲地穴(常尋土豚的廢棄洞穴)。
夜行。土狼和其它鬣狗不同,它們不捕食大型動物,而捕食昆蟲,主要是白蟻,也吃昆蟲幼蟲和腐肉。使用它長而粘的舌頭,在夏季,一隻土狼每天晚上可以捕食30萬隻白蟻。
而在冬季,白蟻稀缺得多,只能達到夏季的五分之一,從而導致體重嚴重下降。土狼不吃肉,而是以昆蟲為食,這使得土狼比食肉動物更易獲得食物。
雌性土狼所面臨的問題是:為了得到足夠多的營養物質以保證哺乳期的順利進行,她每夜需要消耗的食物為將近25萬隻的白蟻,這項艱難的工作可能要使她離開巢穴長達3個小時。
當那些幼仔個體很小且仍舊被限制在洞穴中時,雌性可以放心地離開它們去尋找食物,但一段時間過後,當它們開始把頭露出洞穴之外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在這段時間內.她的後代更容易吸引來捕食者,在所有的捕食者中斑鬣狗是排在最危險的幼仔殺手之首的。這種危險情況的出現恰恰就在雄性土狼開始對它的家庭產生興趣的時候。
因此,每天晚上在雌性個體離開之前,雄性土狼就出現在洞穴中,當它的孩子們在互相打鬧的時候,它忠於職守地觀察著周圍的情況。如果有什麼驚嚇到它們.它就會趕走那個不速之客。
此外,在雌性回到洞穴中給動獸哺乳之前,它是絕對不會離開洞穴一步的。
雄性的警戒與它的利益是十分一致的,因為一對土狼在一年中可以設法養活一到兩隻幼仔(在南非的草原幼獸成活的平均數為1.5),然而一個單身母親如果沒有雄性幫助她照顧孩子的話,很難養活任何一隻幼仔(一個單身母親在一年中能夠養活動獸的平均數為0.3)。
透過採取單配偶制的兩性關係以及在幼仔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時候保護它們,一隻雄性土狼把它的生殖成功率提高了五倍。
換句話說它與一隻配偶共同完成這個過程,至少相當於六隻雌性單獨養育她們所生的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