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肉發腥,而且吃多了發燥,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腿傷沒三個月是好不利索的,這麼長時間總不能一直吃這東西。
倒是可以把匕首當飛刀使用,不過匕首扔不了太遠,還有就是萬一扔出去殺不死獵物,還可能被獵物帶跑,仔細想過之後,吳東方決定製作弓箭。
製造弓箭對他來說並不困難,竹子在這裡隨處可見,弓的弧度,箭的長度,羽的安插,這些都是特種隊員野外生存的訓練科目,找來所需材料,這才想起還沒有弓弦,他最先想到的是那隻怪物的大筋,不過動物的筋用來做弓弦雖然由來已久,製作工藝卻非常複雜,前期還需要長時間的浸油。
一籌莫展之時,吳東方腦海裡靈光一閃,脫下了自己身上的防彈衣,防彈衣的防彈層是由特殊纖維製成的多層織物,有著極強的韌性和彈性,不過由於是交錯編織,沒辦法單獨揭下一層,只能用匕首慢慢的切下一條。
他這也算物盡其用,防彈衣雖然能擋住子彈,對於銳器戳刺卻沒有太大的防護作用,簡單說就是防彈衣不能充當防刺服,這種東西留著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切下的纖維織物跟普通的絲綢在外觀上沒什麼區別,切下一些也沒有破壞防彈衣的主體,將防彈衣重新穿好,吳東方開始生火彎折竹弓,製作箭矢。
傍晚時分,弓箭製作完成,由於他現在站位不穩,只能射出一百多米,有效射程也就四五十米,差強人意。
次日上午,冥宛到來,洞內的情形令她大吃一驚,洞裡洞外到處都是鳥毛,吳東方正在洞外的石塊上打磨一根鳥類的腿骨。
見冥宛來到,吳東方指了指洞外的幾隻水鳥,這是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大鳥,他之所以最先獵捕它們是因為需要用它們的腿骨來打磨箭頭,鳥骨很堅硬,內部的孔洞可以透過後部的竹杆快速放血,在沒有金屬箭頭的情況下只能用它們代替。
冥宛見到水鳥非常高興,放下陶罐,拿起洞外的弓箭上下端詳。
吳東方暫時停下手裡的工作,歪頭看向冥宛,根據冥宛的舉動來看,她對弓箭並不陌生,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住在這裡的人很少打獵。
村落裡的男人每天都會前往北方山中進行刨挖,如果他沒有看錯的話那裡應該是一處小型的露天銅礦,挖礦就是村裡男人的工作。
主要勞動力成天挖礦,村裡的糧食從哪兒來,食物從哪兒來,單靠女人肯定不行,最大的可能就是這處村落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只是金族諸多村落其中的一個,他們為金族挖掘礦石,而金族則定期給他們提供糧食和食物。
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他不敢肯定,因為語言不通,他沒辦法進行詢問和確認。
“過來,過來。”吳東方衝冥宛招了招手。
冥宛放下弓箭,轉身走了過來。
吳東方拿起石塊在地面上畫了一方四圓,然後伸手指著冥宛說道,“冥宛”。說完又反手指著自己,“吳東方”。最後又指了指捏在手裡的石頭。
“西呀。”冥宛說道。
吳東方皺了皺眉,然後把石塊放到了南側的小圓裡。
冥宛沒明白吳東方的意思,語言不通導致二人溝通困難,很多時候只能靠手勢,最終結果就是雙方看起來都像個傻子。
吳東方無奈,只好又拿起另外一塊石頭,冥宛再度說道,“西呀。”
吳東方又將石頭放到了南側的小圓裡,模仿著冥宛的發音但是加了疑問語氣,“西呀?”
這一次冥宛明白了,拿起其中一塊石子逐一放到東方,北方和中央,“西呀,西呀,西呀。”
說完又捏起一根樹枝,逐一放到五個方位,“麼裡,麼裡,麼裡,麼裡,麼裡”。
吳東方見狀徹底放下心來,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學習夏朝的語言,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須確定冥宛所使用的語言與其他四族是通用的,只有確定了這一點才敢開始學習。這就像老外到中國一樣,要學中文必須確定學的是普通話,辛辛苦苦學了門外語,最後發現學的是少數民族的方言可就完蛋了。
確定了語言通用,吳東方立刻開始學習,冥宛也盡心教他,冥宛每天快到中午的時候就會回村,可能是要給礦上的男人做飯送飯,午後她就沒什麼事情了,吳東方狩獵非常在行,每天都有獵物給冥宛帶回去,不需要給自己的兩個孩子額外尋找食物,冥宛就有更多的時間教吳東方講話。
世人普遍認為要當特種兵必須人高馬大,非常強壯。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特種兵要學習射擊,格鬥,刺殺,爆破,照相,竊聽,游泳,滑雪,攀登,跳傘,警戒,偵察,搜救等戰術技能,而且還要掌握疾病的防治,野生動植物的相關知識,要學會這麼一大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部隊挑兵的時候最先考慮的並不是外貌和體格,而是智商,笨蛋是絕對不能領回去的。
吳東方很聰明,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死記,而是努力找到夏朝語言與現代語言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四千多年了,語言的變化肯定很大,但終歸還是有一些相同或者說是相似之處,找到規律,學的就快,記的就牢,一個月之後,他已經能和冥宛進行簡單的對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