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遊戲競技>網遊之何方神聖> 第十三卷 先天后天,真偽本命 第三節 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等等再喊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卷 先天后天,真偽本命 第三節 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等等再喊吧 (3 / 3)

老鐵曾問胡山雕,你的元極道,是極宙的道,而不是命宙的道,一旦你真的達到“元極道”巔峰層次,那時的你,還是你嗎?

話有些繞,胡山雕是建立命題後才懂得,所謂“那時的你,還是你嗎?”

指得應該就是“敕封榜”,這就是孫悟空被唐僧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後,孫悟空還是那個齊天大聖嗎?肯定不是,就算沒有戴上緊箍咒,那時的孫悟空也失去鬥天戰佛的銳氣,因為他仍然在如來的“手掌”中。

如果胡山雕真的修煉成“元極道”,那他看似掌控了極宙的“命元”,實則落入命宙的“手掌”,此後就如孫悟空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成了鬥戰佛,但那已經不是“齊天大聖”了。

洪荒會所有成員目前的處境就是處於“花果山猴王”階段,然後努力要成為弼馬溫,接著就是反叛天庭成為“齊天大聖”,此時就是“先天本命”。完成“先天本命”後,命宙這位如來就會出手,結局也就更難預料。

一心多用的胡山雕在“檻江莊園”宅了二十多天,將北檻“敕封榜”第二條資訊解開,獲得“北檻西南深處可見黑水,黑水往東二十七里處有石似琴,日曬則鳴,滿月亦鳴,日月琴鳴則有魔”。

解開此條資訊完成棋局,獲得30萬經驗值,2000外卦知識點,而50萬經驗則是升到四明(四暗)。之所以會有括弧出現,則是因為胡山雕是明暗主星之主,升到九明或,順序就會變成零暗九明。

花了些時間將命氣儲滿4萬,胡山雕設定棋局後就踩著飛行滑板再次出發,之所以一改以往率麾下行事,則就是老鐵“離帝”的忠告。

離帝說,本命進化之事最好獨自而為,若是有他人相助,則會分薄“本命”。

胡山雕倒不是全信離帝,而是認為在“敕封榜”面前,最好還是自己一人而行,倒不是不信任麾下們,而是怕連累到他們。畢竟,雖然融了“凌門山神”,卻不代表“命宙”會沒有後續,命宙固然沒有智慧,但它的“命盤”卻是天然而成的。

可以說,現今的天地萬物皆是“命宙棋局”內的棋子,而棋局的演變並非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設下了棋譜,不代表步驟會按棋譜漸進,也有可能步驟打亂,也有可能攪局者出現,這就是離帝說的“命不夠硬”。

離帝老鐵說,我等的目標就是“命紙顯名,命盤顯象;命紙無名,命盤唯我”,如此才是真正的“身在命宙,命在盤外”。

胡山雕此時命紙上就沒有“名”,但這不是離帝說的“命紙無名”,而是沒資格有命,大後天的本命,哪來的資格?所以,第一步是“命紙顯名”,才有資格命盤顯象,才有資格抹掉名。

仍然是孫悟空的例子,孫悟空若不是學到本事,也就沒資格進入地府,若非本事高超,就不可能將生死簿上做手腳。

胡山雕走神兼趕路之時,時間後退到極歷22年3月,如今仍然沿用“極歷”,而3月就是6個月前,地點則就是胡山雕要去的“黑水潭”。黑水潭附近棲息著一個來自“恆星州”的部落,此部落自然不是自願來的,而是被“祭與極”隨機傳送到北檻星州。

此支部落共八百七十六人,都是來自“恆星州”一個人口十數萬的大部落,但彼此之間卻也都不認識。好在都是來自一個部落,也就能識辨身份地位,很快就推舉出一位族長,而“恆星州”雖然也是戰亂大陸,卻也有大量“文明柱”湧入,這個十數萬人口的大部落也就全體掃盲。

部落習俗是很難短時間內消除的,除非是“極零”後出生的,此支流落到北檻的臨時部落,極零後倒也有卻不多,三四十歲的男女佔據大部分。在聽到“琴音”時自然要去查探,畢竟,他們是打算在此處棲息的,然後就發現“琴鳴”的規律,部落人自然將其視為“奇觀”。

洪宙十二祭只是大綱,命宙的部落則有各種各樣的祭祀物件,有的忠誠於某個奇觀,有的只要是奇觀就會納入祭祀物件。而一個剛剛誕生的部落,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奇觀,這意味著他們部落的誕生是合乎天地意願,所以,發現“石琴”對於這個新生部落是欣喜若狂的。

絕大多數的部落祭祀都是一種儀式而不是“祭祀道”,新生部落的祭祀儀式就沿用了舊部落,也因此這種祭祀對“石琴”中的“魔”而言並無卵用。但“魔”不同於尚未成形的“凌門山神”,它已經成熟了,只是缺少一個從石頭裡崩出來的契機。

新生的部落裡恰巧有一個孕婦,而且還難產,部落孕婦若是難產,那肯定是要舉行祭祀儀式祈求平安生產的。因此,這名孕婦就被搬到外形如“琴”的石頭上,需要注意,此“琴”不是鋼琴,而是琵琶,石頭琵琶可謂栩栩如生。

孕婦橫躺在形成琵琶的石頭慘嚎不止,部落人則圍著“石琴”載歌載舞,石頭中的“魔”此時就有了機會,但它不是奪舍,而是參照胎兒慢慢塑形。塑形後,魔嬰就順著滲透進來的孕婦之血離開了“石琴”,孕婦此時也恰巧艱難的生產,也就出現了雙胞胎。

但“魔”幾乎是迎風而長,若是相信科學或玄學的人見到,或許是另一番操作,部落人卻認為這是“奇觀”所致,他們歡呼跪拜。魔一臉懵懂的從嬰兒成長到少年,再成長到青年,隨後不再成長,而是變得虛弱,他所有的給養都被“成長”汲取一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