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的勸說下,魏惠王也只得點頭答應了。?八一?中??文 ≈≥≥.≠
除了這個法子外,還能有什麼法子呢?
不把地契移交給秦國,秦國只會沒完沒了地往東擴充套件。他們先把土地奪過去,然後逼迫你交出地契。
就跟當年的魏國一樣,先打敗你,然後逼迫你主動交地契。不想交地契的話,那就交銀子吧!
當年的魏國,就是靠這個起家,成為天下霸主的。
因為有了土地和銀子,所以!魏國就變得越來越強大。
當然!還有另外一條,要有一支強大地、能打勝仗的軍隊。
現在的魏國,雖然落敗了,可還不至於到了主動交出地契的時候。在莊子的勸說下,魏惠王決定了:等到機會來了,再跟秦國打一場大仗。要是能打贏了,就可以跟秦國談條件了。或者!等秦國派使臣來逼迫他交出地契,來跟他談判。等到這個時候,再順手談條件,再答應把地契交出去。
沒有辦法!正如莊子所說的那樣,再打仗的話,魏國就真的保不住了。現在的魏國,需要有十年八年的喘息機會,等到新生人口十五六歲了,就可以年年都有新兵兵源。到了那個時候,魏國又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魏惠王雖然心裡不捨,可理智告訴他,不拿地契去換那十年八年的平安,是根本沒有你喘息的機會的。
秦國的新君王,那個叫嬴駟的年輕人,不是一般地年青人。人家就瞅準了你,知道你的綜合國力在快下降,沒有兵源補充,而不斷地逼迫你。
雖然秦國與魏國交戰,就跟當年齊國跟魏國在馬陵一戰一樣,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可人家秦國有那個自損三千的能力。
再則!秦國與楚國、趙國、韓國等國聯盟。人家殺你一萬自損三千隻是一個方面,而你魏國卻是與多個諸侯國交戰。有時!面對地是聯軍。所以!秦國並沒有自損三千,而魏國則遠遠不止損失一萬。
如果按照這個公式算下去,魏國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所以!魏國真的是不能再打仗了。
可是?魏國以前是個霸主國,周邊的大小諸侯國都得罪遍了,你想不打仗都不行,你想跟別人和好聯盟人家都不願意。周邊的大小諸侯國,都是落井下石,都是乘人之危。你越是打不起仗、不敢打仗,人家越是來找你打仗。
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魏惠王才接受了莊子的建議,願意把地契交給秦國,儘量與秦國交好。只要把秦國擺平了,不跟這個強敵打仗了,楚國和趙國、韓國就好對付了。
楚國雖然強大,可與魏國有著國界上的跨度,打仗對楚國不利。所以!與楚國直接打仗的可能性不大。
而對付趙國與韓國,就以魏國現在的能力,還是可以一較高低的。所以!如果趙國、韓國不與其他國家聯盟,是誰也不敢單挑魏國的。
與齊國的關係,不用多說。自從馬陵之戰後,齊國自損三千是小,還與楚國、越國幹了幾仗。所以!魏國與齊國打仗的可能性也很小。
莊子讓魏惠王把地契交給秦國,以此來換得幾年的平安。惠施想都不敢想,莊子會想出這個主意?
見莊子勸說魏惠王,惠施不但不敢說話,還害怕由此而招惹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