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61章 莊子的大宗師白話文(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章 莊子的大宗師白話文(四) (1 / 2)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在一起談論,願意與什麼樣地人做朋友。

三人都說:“誰能夠做到相互交往完全是出於生存需要,而不帶任何心機、目的;誰能夠做到相互幫助卻不是為了得到彼此的感謝,沒有個人目的;誰能夠做到登上天空巡遊霧裡,找到那種無窮無盡地虛幻感覺,忘掉自己的存在,體悟到生命永無終結和窮盡的那種境界?我就願意與他做朋友。”

三人相視,會心而笑,莫逆於心,於是相互結成好友。

過不多久,子桑戶死了,還沒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學生子貢前去幫助料理喪事。孟子反和子琴張卻一個在編曲,一個在彈琴,相互應和著唱歌:“哎呀,子桑戶啊!哎呀,子桑戶啊!你已經返歸本真,回到道的身邊了。可是我們呢?我們還活著,還是個人!好羨慕你喲!道會將你變幻為何物呢?”

子貢見狀,快步走到他們的近前,問道:“我冒昧地請教二位,你們這樣對著死人的屍體唱歌,合乎禮儀嗎?”

孟子反和子琴張二人相視笑了笑,不屑地說:“他們那些儒家,沒有懂得什麼是人生,又怎麼會懂得禮的真實含意呢!”

子貢回來後把見到的情況告訴給孔子,說:“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一點道德修養都沒有,長得人模人樣地,給人的感覺還是個人,可他們做出來的事?真的不敢恭維了。他們竟然面對著死人的屍體唱歌,容顏和臉色一點也不改變,沒有什麼詞可以用來描述他們。他們究竟是些什麼人呢?”

孔子說:“他們都是些擺脫世俗禮儀束縛而逍遙於世俗社會之外的人,我孔丘卻是生活在世俗環境中的人。生活在世俗之外的人和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兩者的生活方式和觀念是不同地。唉!可我卻讓你前去弔唁,我們彼此不在一個生活圈中的人啊!我實在是淺薄呀!

他們與造物者結為伴侶,而逍遙於天地之中,與天地萬物融合為一體。他們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贅瘤一樣多餘,認為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他們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癰化膿後的潰破,認為此物死彼物生,一次生命的結束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

像他們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在意死與生誰先誰後呢?死去的人與活著的人對於他們來說都無所謂,沒有死與生、先與後之分。

他們把自己當成任何物類,並不認為自己一定就是人,而是任何物類。因為!人與萬物一樣,都來源於道,只是幻化的結果不同罷了。

他們把自己當成任何物類,無論自己是何種物類,都只是把自己寄託於這個物體上面而已;他們還是他們,外物只是一種寄託罷了,外物只是一個外在的形相而已。

所以!他們忘掉了體內的肝膽,也忘掉了體外的耳目,忘掉了思想……把自己當成道,當成進化。然後!進入此物死彼物生反反覆覆地生死輪迴之中。

茫茫然彷徨於人世之外,逍遙自在地生活在無需作為的環境之中。所以!他們怎麼會自尋煩惱去遵循世俗的禮儀,從而將自己暴露在眾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貢說:“如此,那麼先生遵循地是什麼準則呢?”

孔子說:“我孔丘,乃是蒼天所懲罰的罪人。即使這樣!我仍將跟你們一起努力。”

子貢問:“請問有什麼好的方法。”

孔子回答:“魚爭相投靠進水,人爭相學道。爭相投水的魚,挖地成池給養充足就可以了;爭相學道的人,不被世俗所累,一副漠然、無所作為地樣子,心性平適就可以了。

所以說,有了池塘,魚都忘記江湖裡面的快樂了。有了道術,人們都忘記世俗的束縛,不知社會大環境依然存在了。

知道麼?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魚只有生活在江湖中,才是自由快樂地。而人!無法擺脫社會大環境啊!學道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辦法啊!所以!我要與你們一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子貢說:“再冒昧地請教一下?什麼是畸人?”。

孔子回答:“所謂的畸人,就是不受世俗束縛的人,他們追求與自然平等。但是!他們卻生活在我們身邊,好像與我們無異。也就是說!他們既不受世俗束縛,又能融入我們一樣地生活的人,他們就叫‘畸人’。所以!又有人這樣評價他們:天之小人,卻是人間君子;人間君子卻是天之小人。

何謂天之小人?天之小人是指他們明白人在天地間的位置,明白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知道怎麼做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