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第五篇《德充符》中的第四個故事,講一個哀駘它的人的事。八?一中?文 ≤≥≥.≈8≈1≤Z=≈.≈C≥OM這個叫哀駘它的人長得奇醜無比,但是!世人都喜歡跟他相處。男人捨不得離開他,女人都想嫁給他,怎麼回事呢?
魯哀公就把哀駘它的故事告訴給了孔子,孔子就解釋。
這個故事所要表達什麼呢?
根據孔子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來:德的重要性。以及正確地德才是根本。
我們不僅要有德,還要有正確地德!我們要有“道”德,而不是人德。
人德是應世之德,而道德是指明人生正確方向的大德。
人德是應世之德,是因社會環境的不同而變化的。而道德是永恆之德,是不會變的。
只有我們有了正確地德,有了人生大德——道德,別人才離不開我們。
哀駘它因為有大德,世人才離不開他,魯哀公也一樣離不開它。
然後!魯哀公就問:“何謂才全”?
孔子說:“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能與不肖、詆譭與稱譽,飢渴、寒暑,這些都是事物的變化、自然規律的結果。其中!也包括著命運在內,不同地人會有不同地結果;
日夜更替於我們面前,而世人的智慧卻很少有人能夠窺見其中的奧妙。這些雖然都不足以攪亂本性,也不足以侵擾世人的心靈。但是!要想讓心靈平和安適,通暢而歡悅,就必須明白其中之奧妙。讓心境跟萬物融會為一體,保持春天一般地活力。這樣!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內心裡有那種新的生命開始的感覺。這就叫做‘才智完全’。正確認識道,明白人生,這就叫‘才全’。”
魯哀公又問:“什麼叫德不在形呢?”
孔子說:“平!什麼情況下才是最平?水靜止時的狀態是最平。我們可以效法水的平靜,內心裡充滿而外表毫無所動。德,什麼叫德?就是成就事物而不居功,別人都感覺不到你的存在的境界。德不外露,大德無形。但是!外物都無法離開它。”
還是那個意思:你必須明白道,你必須明白道家的“生死觀”,然後處世,你就會有人緣,別人就離不開你。
你是一個糊塗人生的人,別人追隨你,想犯錯誤沒有人帶是不是?
你是一個明白人生的人,一個有大德的人,別人追隨你就會得到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魯哀公把孔子這番話告訴閔子,說:“起初我認為君王當政統治天下,他的要任務是,掌握國家的綱紀而憂心人民的死活,便自以為是最通達的了。如今我聽到至人的名言,真憂慮沒有實在的政績,沒有盡到一個君王的職責而使國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關係,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關係。”
這一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告訴世人:要想得到真正地幸福,必須打破現在這種“君臣等級關係”,人人平等。
我們光明白人生是沒有多大地用的,只有現實大環境得到了徹底改變,人類才有真正地幸福可言。
其實!這個故事的最後這段話,是莊子的感嘆。也是在告訴我們:不要以為你得道了你就能“昇天”你就能過上幸福生活,還必須打破舊有的社會大環境。
你得道了,明白人生了,只有說你能夠在這個亂世中尋找了生存下去的理由、理論根據。而現實大環境,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也就是說:我們主觀認識上明白了人生,但是!客觀環境是惡劣地,不容樂觀。
《德充符》中的第五個故事,是講兩個連名字都沒有的人與君王的故事。
一個跛腳、傴背、缺嘴的人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十分喜歡他。看慣了這個跛腳、傴背、缺嘴的人後,再看那些體形完整的人,覺得這些人的脖頸實在是太細太細了。
一個頸瘤大如甕盎的人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十分喜歡他。看慣了這個頸瘤大如甕盎的人後,再看看那些體形完整的人,覺得這些人的脖頸實在是太細太細的了。
然後!就這個故事進行一番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