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咳……”
天亮了,嫂夫人劇烈地咳嗽起來。
經過一個晚上的連續不斷地飄落,大地上又增加了厚厚一層雪。整個天地好像都是白的一樣,看不到其他顏色。大樹都壓彎了腰,樹枝落到了地面上。樹幹上,全部都是雪。
茅草屋外面的火堆也已經熄滅,只剩下一堆閃著火星的炭火。火堆的周圍,溼漉漉地,上面還冒著熱氣。
聽到嫂夫人的咳嗽聲,張山趕緊爬起來,拿著一個瓦罐出去了。從火堆中掏出一些炭火出來,進了嫂夫人的內間。
昨晚來的晚,後來師父又過來給嫂夫人講道,所以!他就沒有到嫂夫人這邊來,怕打擾了師父的講道、嫂夫人的聽道。結果!先前給嫂夫人掏的取暖火盆應該沒有了炭火,造成了嫂夫人的咳嗽。
嫂夫人是富貴人家出身,後來一直跟隨鎮長大人過著富裕生活,身體很弱,也不會照顧自己。
莊子與嫂夫人談了很久,見嫂夫人有些累了,就沒有再打擾,讓她好好休息,注意身體,就回了藏經洞。他決定了,儘量早日出關,應對宋剔成的手段。
道家順其自然,但不是等死。在面對可以預見的危險時,還是知道躲避的。要是理解為順其自然到:有危險來了都不知道躲避,等著順其自然。那就不是道家了,那是傻家、傻子。
那是豬腦子道家,那是某些人對道家的故意曲解。
見張山也很累,莊子臨走的時候也就沒有打擾他。再則!他對張山一直就有一種排斥心理,就是覺得張山不順眼,不想理他。在理智上面,他並沒有那個意思,想對張山好點。可是?
也許!這就是一個人的天性吧!無法改變的天性。也許?這就是本性吧!一個人天生的自然本性。
其實!用現代心理學來分析,原因也很簡單。
張山第一次與莊子接觸,就給莊子留下了不好地印象。張山的成見,讓莊子很是頭痛。
那次不是?莊子要去齊國找容兒,張山挽留,要他去漆園當鎮吏,莊子不願意去,執意要走,張山跪在原地不起。
後來!莊子為了驗證一下張山是不是真的跪地,又跑了回來。結果看見張山真的跪在那裡,動都沒有動一下,下雨了都沒有躲,都跪癱了。
他並沒有被張山的執著而感動,相反!覺得張山愚蠢!覺得張山是在陷害他。他當時要是真的沒有回來的話,張山跪死了,那麼!世人將如果評說這件事?
莊子認為:張山的這種做法是在陷害他,是在逼迫他。
人性是自由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地,你為何為了自己的目的而逼迫別人如何做呢?你為何為了自己的目的而陷害別人呢?
你個害人精,你還掛上了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名聲!
如果張山為求莊子去漆園當鎮吏而跪死了,那麼!張山就名留青史了。而他莊子,就將揹負罵名!
尼瑪地!你張山夠毒啊!
因此!莊子雖然答應跟隨張山去漆園當鎮吏,可他也對張山有了不好地印象。
後來!偷看賣兒落水、換衣的事,張山受另外一個鎮吏唆使、逼迫而隱瞞了這件事。再後來!另外那個鎮吏又把這件事給捅出來了,莊子再次對張山有了不好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