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有來齊國之前,在魏國的時候,莊子就聽說了,這個淳于髡還是那麼嘴臭,噁心不習。據說他連齊國的君王都敢說,從來不避諱。
據說當年的齊君,也就是現在的齊君後來的齊威王,當上齊國的君王后,三年都沒有作為。朝堂之上的一切事務,都交給老臣去辦,他就好像一個傀儡一樣。甚至!他連朝堂都懶得上了,整天縮在書房裡,沒有人知道他在幹什麼。
當時!有不少老臣都著急了起來,也有不少老臣都打算把他給廢了,另立新君。可是!不管這些老臣如何著急,如何在背後有什麼陰謀打算,他仍然那樣,百事不問。
當時的淳于髡,只是新來的一個普通官員。因為嘴臭,很是不得其他大臣的喜歡。可因為他嘴臭歸嘴臭,辦事卻是有一定地能力。所以!在朝堂之上,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這天!齊君也就是現在的齊君後來的齊威王,終於難得地出來一回,聽大臣們商談國家大事。齊君跟平時一樣,只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
你要是問到他的頭上了,要他作出決策的時候,他自嘲地笑一下,說道:“你們自己看著辦!這事也要我作出決定?那要你們有什麼用?沒有能力的話,就把位置讓出來,讓其他人去辦!”
老臣們碰了一鼻子灰,也就不敢再問了。
也確實是那麼回事,你們這些做臣子的,這事也來問君王那事也來問君王,那要你們這些沒用的官員做什麼呢?
一堂早朝下來,這個君王又是一點作用都沒有起。
這時!嘴臭的淳于髡再也忍不住了,又對齊君嘴臭了起來。只見他上前問齊君:齊國的朝堂之上有一隻鳥,三年不鳴,三年不飛,這是什麼鳥啊?
當時!齊君正好當上齊國君王三年多。這不明擺著?他把齊君比如成那隻什麼鳥了,三年不說話,三年沒有作為。
齊君看著這個嘴臭的傢伙,微微一笑,說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這就是歷史上“一鳴驚人”這個典故的由來!
其實!齊君這三年表面上沒有任何作為,實際上,他每天都在書房裡思考著如何改變齊國。當時的齊國,境況很糟糕。真的!治理起來可以說是無從下手。
田氏齊國的歷史並不光彩,祖上田成子篡奪了齊國,讓齊國揹負著罵名。到了他的父君的時候,又殺兄奪位,更是讓田氏齊國揹負了罵名。
所以!到了他這一代,雖然有了齊國的政權,政權也很穩固,可國力很弱。楚國、魏國、趙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尋找各種藉口,來攻伐,讓齊國的國力就是上不去。
再則!朝堂之上,老臣們之間相互勾心鬥角,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對於治理國家方面,出力的人很少。這些老臣們,相互之間不配合,往往可以處理的簡單事務,因為派別權力之爭,變成了繁雜地事務。甚至!簡單地一件事,變成複雜得無法收拾。
這就是當時的齊國現狀。
作為一代明君,齊威王頭痛了三年!
今天!在嘴臭的淳于髡的質問下,齊君也就是後來的齊威王,決定出手了。
現在的齊國!就需要淳于髡這樣敢於直言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