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孫先生說的有道理!”田忌朝著齊君拱了拱手,搶著說道。
透過察言觀色,他已經看出來了,有許多人對孫臏所說的不滿。如果他不搶先站出來說話,就有人會站出來反對。他先站出來了,就可以壓住那些老油條。
那些所謂的智囊,雖然智商很高,可都是精於世故的人,喜歡一邊倒,喜歡“附議”。
什麼叫“附議”?就是別人提出什麼主張,他們跟在後面附和。這就叫附議。不需要自己動腦筋想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而是!見風使舵。
說白了!這種人就是混飯吃的,混時間混日子。只要站對隊了,一生無憂,就能過上優越的生活。
現在的田忌,是齊國的大將軍,手握兵權,也算是齊君面前的紅人。所以!他先發話,站到孫臏一邊,自然就沒有多少人敢公開反對。
不過!也有一些的人,他們不公開反對,也不附議,而是!從其中挑出一樣兩樣問題,質問孫臏,還裝一副請教的樣子。
“我覺得?孫先生說的有一定地道理!我也覺得?莊子不能讓他先去稷下學宮講道,對!必須先讓他來皇宮裡,給君王和我們講講他的道。如果他說的有道理,我們可以讓他繼續講……”
首先發言的是公子田嬰,接下來的是其他皇子。再接下來的是皇子手下的謀臣,也就是各個皇子的老師,齊威王認為的智囊。最後!才是那些親信。
“我也覺得!不管這個莊子有才無才,他的名聲在外。他經過秦國的時候,聽說得到秦孝公和大良造衛鞅的重視。經過魏國的時候,聽說也得到魏君的接待。
聽說在秦國的時候,莊子住在咸陽宮內近一年,專門給秦孝公和他的親信講道,給衛鞅講道。可見!他還是有才的。沒有道理,秦孝公和衛鞅也不會挽留他那麼久?
聽說臨走的時候,秦孝公和衛鞅贈送了百金和一車的綢緞等物品給他。由此可以證明,莊子如果無才,窮得叮噹響的秦國,是不會如此的。是不是?
聽說在魏國的時候,魏君也一樣招待他的。聽說魏君讓莊子單獨給他講道,並對莊子講的,很認同。
我還聽說!魏國的大將軍龐涓,那個嫉才的傢伙,也嫉妒莊子的才能,也想陷害莊子,是魏國君王壓下來了,不然?莊子跟孫先生的命運可能就一樣了……”
在大將軍田忌的帶頭下,在田嬰等皇子的附議下,果然!齊君手下的這些智囊們,又一邊倒了,又一致認為:先請莊子來皇宮講道,試探試探,按照“國際慣例”接待莊子。然後!根據形勢而定。
如果莊子願意留在齊國做官,效忠齊國,那就更好。如果莊子只是路過,就效仿秦國和魏國,給他一些銀兩、物品,禮送他走人。
如果他是來稷下學宮講道的,想把稷下學宮當成他的道場,那就要看他的道學對我們齊國是有利還是有害了。要是有利,也可以讓他留在稷下學宮,留在齊國。要是不利,只能想辦法趕他走了。
“你們說的,我基本上聽明白了!”
最後!齊君表態道:“對於莊子的去留問題,我自有分寸。現在!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莊子讓那些聲討他的人,都停留在半路上了?而且!讓那麼多人瘋了,那麼多人都被他暫時地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