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的騎兵,沿著宋國的官道飛馳而過,往南方去了。騎兵的後面,在一片塵土飛揚中,是拼命奔跑著的步兵。
在軍隊的腳下,都是綠油油地莊稼地,軍隊所至之處,全部踐踏成泥。
這時!宋國兵營那邊,也動了起來。守護邊關的五千鐵騎,飛奔而來,好像迎接齊國的大軍一樣,站立在不遠處,觀望著。
“怎麼?不打了?”莊周不解地問道。
“打什麼打?”禽滑釐搖頭嘆道:“一定又是齊國借道,去打魏國進犯的軍隊!”
“借道?”
莊周不解地追問:“我們宋國的土地就那麼隨便地借道給齊國?我們的莊稼就那樣地被齊國兵馬給糟蹋了?”
齊國軍隊所經過的地面,大多都是平坦地莊稼地,都長著青青地禾苗。齊兵從宋國借道過去,一路之上,要毀壞多少莊稼地?要損失多少糧食?
“不借道還能怎麼著?宋國敢得罪齊國嗎?一旦得罪了,齊國不與魏國打仗了,他們回過頭來就打宋國。我們宋國,能抗衡齊國嗎?齊國滅宋國,就比捻死一隻螞蟻還簡單!”
“難道?我們的莊稼就這麼被齊國的軍隊給糟蹋了?”莊周不服道。
“不是的!一定是齊國與宋國說好了,給我們補償的!”戴六兒在一邊說道。
“補償?齊國能補償我們損失的糧食?”莊周懷疑地問道。
禽滑釐解釋道:“一般情況是這樣地!齊國會劃一塊給我們宋國耕種,算是補償。是劃一塊地,而不是割讓。我們宋國方面呢?補償糧農的種子,免除糧農一年或者幾年的賦稅,糧農也不吃虧!”
“可是?糧農不吃虧是不吃虧,那?糧農不是白乾了?糧農沒有收成,宋國也沒有糧食進倉啊?沒有糧食進倉我們大家明年吃什麼?”
楊朱站在一邊,觀察著他的這個弟子的一言一行。對於莊周的表現,他很是滿意。
不管你學道也好!學儒學也罷!還是學習墨家思想,還是其他學派的學說,你都必須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如果你不為國為民,你的學說都存在著根本性地問題!
人民至上!人民萬歲!
道家!都說道家無為、被動、消極等等,其實!都是對道家的誤解!
道家也是人!是人的話,他們就與周圍的其他人一樣,他們也需要生活、生存!既然需要生活、生存,就必須與周圍的人、事發生糾結。自然無為等等都只是處理、應對世事的一種方法而已。
真正地道家與後來的道教,以及追求長生不老的道家,是不同的。道教,以及追求長生不老的道家,他們都只是道家中的一個分支,他們不是真正地道家,不是正統道家!
真正地道家,是先入世,再出世,再入世!也就是:實踐人生、感悟人生,再實踐人生!
楊朱從莊周的身上看到了一個學道者的潛質!非常良好地潛質!
莊周有一顆憂國憂民的良心!只有憂國憂民,無私心,才能感悟人生真諦!一個自私自利地人,他們是無法體悟到人生真諦的,他們體悟到的,只是片面地、自己的真諦!
“孩子!你不瞭解宋國的歷史,你不知道!宋國是一個小國,在這之前,在你太祖時期、在你祖父時期,宋國一直受到兩個大國的欺壓,一直就沒有平靜過!南方的楚國與北方的晉國不和,經常發生戰爭,宋國夾在其中。無論是得罪北方的晉國還是南方的楚國,他們隨便哪個國家都可以將我們的宋國滅掉……”
可是!最終還是得罪了南方的楚國,楚國對宋國發動了戰爭。莊周的祖父,就是死在其中的一場戰爭中,讓莊周的爹孃莊不名、戴六兒成為了孤兒。晉國見楚國對宋國發動戰爭,他們不但不幫忙,還暗中希望楚國與宋國死戰到底,好消耗楚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