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二歲那年開始,夫子再也不要求李復背誦屋中的典籍。因為李復已經都記住了,而是給了李復一本很奇怪的古籍。
上面的東西讓李復很是不解。李復曾經問過夫子,為什麼要背書。
夫子看著李復很久道:“記住,以後對你會有用的”
這個答案讓李復很是不解,也有些遺憾。但李復也比較不是普通孩童。從懵懂時期就與各種典籍為伍,從中也獲取不少知識。便也不在追問此事。與典籍為伍,性情倒也清淡與灑脫。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暑往寒來,轉眼間李復快到了束髮之齡。
年關將至,按大唐習俗,正月十五將是男子束髮之時。
這一日,有白鷺飛來。大唐南部的天氣相對溫和些,白鷺在冬季也並不少見。白鷺帶來了一封信和半塊玉碟。
夫子神情枉然的看著那半塊玉蝶,久久不語。而後將信件一同交予李復。
李復茫然的接過,一臉不解。信件上道明邀請夫子門生前往大唐東都參加一年一度的元宵會試。而那半塊玉蝶卻不知是何意。
平靜的生活就這麼被打破了。
“復兒,你該走了。”
“去哪?”
“東都”
“為什麼要去?”
“因為你該去了”
“什麼是該去了?”
“你不屬於這裡。”
“可是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我喜歡村中的一磚一瓦、溪流、青山、稻香,還有那稻花釀成的米酒。”
“你難道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嗎?”
“想!………又不想。”
“去吧,去東都一趟。若不喜歡那裡,在回來。”
東都,李復看著手中的信件,不由的沉思起來…………
第二日,李復收拾行李,接過夫子遞過來的兩罈子稻香酒。轉身離開。
十五歲,哦不,這個年關未過,應該是十四歲的少年。離開了生活了十四年的稻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