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因為求人辦事,二來中青班的學員都是前途無量的,說不定哪天就走到自己前面了。
最關鍵的,他已經打聽了梁江濤的背景。
哪裡敢得罪?
他之所以來協調這件事,首先當然是那些商人的請託。
江東商業氣息濃厚,商人地位很高,政府一般都會悉心培育,知道這是國家經濟元氣所在。
但客觀上,也造成了江東的商人恃寵而驕,我行我素,以至於作出非法之舉。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核心的原因,是他要想跟梁江濤建立聯絡。
事情辦成辦不成不重要,關鍵是透過事兒認識人。
所以這一晚,觥籌交錯,王民德一句不提請託事項。
酒過三巡後,找了一個機會,邱國政把梁江濤請了出來,表達了請求。
那些商人湊了一千萬賠償,看看這件事能不能就這麼算了?
畢竟,他們也是有頭有臉的人,有人還是黨員,如果被判刑,面子上太不好看了。
當然,這一千萬,怎麼分配,完全是梁江濤做主。
他既可以賠給開發商一些,也可以充作財政,更可以放進自己的腰包。
大部分領導幹部,可能都會選擇最後一種。
官員的權力有兩種,一種是資源分配權,第二種是合理加害權。
像今天這件事請託梁江濤,就是在他的合理加害權上做文章,讓他輕拿輕放,罰酒三杯。
梁江濤笑了笑,真誠地跟邱國政說了他的想法。
看在他跟王省長的面子上,這件事可以從輕處罰,但不能不了了之,必須以儆效尤。
邱國政跟梁江濤做了那麼久的同學,當然多少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
他之前也估計,梁江濤恐怕不會收這個錢。
人家少年新貴,如果被這些錢收買了,哪裡能坐到今天這個位置?
但他還要試一試,那是因為他們也得給人交代。
華夏是人情社會,人情託人情,誰都抹不開。
梁江濤有了態度,一切就好辦了。
而且人家也給了面子,答應從輕發落。
回去包廂,所有人神情如常,好像根本沒有這件事,繼續觥籌交錯,加深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