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副書記則不同,雖然級別上也是副省級,但原則上是其他副省級幹部的領導。
同時,副書記有“儲君”的味道。
他最大的追求和訴求,是接任一省行政一把手,正式走上前臺。
所以對他來說,在當上省長之前,要刻意保持低調,既不沾惹是非,又不引起臺上兩位領導的戒心。
剩下的廳級幹部,各位副省級領導都有不同程度的建議權。
比如副省長對分管廳室局副職甚至正職都有建議權,而且建議權比較重。
比如省委常委兼任部門一把手,如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一把手對他所在部門副職的任命原則上也只享有建議權而不是決定權,但這種建議權基本等於決定權了,省委組織部這邊只是管程式上的考察,不會干涉具體人選安排。
當然,如果考察過程中發現有問題,也會取消考察物件的,當然,這是極少數的情況。
另外,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也對省人大、省政協的廳級領導有建議權。
別看這兩個部門雖然算退居二線,看起來沒什麼權力,也沒有一飛沖天的機會,但還真別看不起人家。
第一,人家層級高,是正部級構架,下面有那麼多委員會,都是正廳級,具備大量領導職務。一個正廳級委員會可能就十幾個人,混到處長比在省委省政府機關簡單不知道多少。而且,工作壓力遠遠小於省委機關和政府機關。有人說,在省人大、省政協,輕輕鬆鬆幹到副廳級,還要啥腳踏車啊?
第二,人家那裡領導多,政協主席、人大黨組書記,都是重要老資格常委轉任而來,在當地可謂門生故吏遍地,人雖然退居二線,但影響力仍然在,有的時候書記甚至都得給幾分面子。
還有一個個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哪個是簡單角色?不是市委書記提拔,就是副省長轉任。
如果攀上了他們,給你說句話,那可能頂你在省委機關辛辛苦苦幹好幾年。
沒辦法,華夏是人情社會。
也沒有規定說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後什麼都不能管,畢竟人家的本職就是參政議政,人大還是權力機關呢。
因此,這兩個地方,盯著的人也不少,有時候爭搶得很厲害。
首先,省人大、省政協機關自身也有不少工作人員,也要進步。
其次,不少外單位的也盼望能過去解決個級別,提一級,對瀕臨退休的幹部真是一樁美事。
梁江濤聽說,有個省委機關的老處長,處長幹了十六年了都提不了副廳,馬上退休,最後他們領導找了省委組織部的領導,組織部這邊出面,給他在省人大下面的專門委員會解決了一個副主委,馬上能多幹三年,周圍的副主任有退居二線的廳長,甚至還有市委書記,和他們一起天天出去開會、調研、座談,別提多風光了,比在他原單位解決個副職要體面多了。
當然,這些關於人事的建議,都會匯總到組織部這裡,由省委組織部統一調配拿方案。
這份方案,是在主要領導指示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統一規劃,充分考慮分管領導意見、個人資歷水平、年齡結構、群眾基礎.......
等拿出方案,向主要領導彙報,然後走複雜繁瑣的考察程式......之後過部務會、省委常委會。
不過,一旦上會,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一般沒人提反對意見。
這是體制內的規矩,鬥爭都在桌下,場面上要安定團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