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國都。
趙王在李牧戰死候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前線的訊息。
趙王得到訊息以後裡時間呆坐在了王位之上。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向朝中大臣說起。
趙國國相幾乎是在趙王得到訊息的同時也知道了這個訊息,但是事關重大,李牧在趙國軍隊中的威望可能也只有駕崩十數年的大趙昭武王可以相比了吧。
趙國國相名為趙集,屬於大趙王室的一脈遠枝,自然是知道趙國現在的情況。
趙集看著頹喪的趙王,心中五味雜成。
“這個大王年紀太小,心中不免有些急躁,一直想成為超越先祖的一代名主,可是他卻不知道什麼叫循序漸進,一味操之過急的下場就是如此。”
而且從亳陽傳來的訊息不只是大趙上將軍李牧的死訊,還有更加觸及趙國君臣的訊息:
大楚新軍參將李信,攻佔亳陽之後,對滿城兩千餘投降將士進行了屠殺……
事情是這樣的,李信原本是想不到做出這樣的事情的,可是亳陽城的兩千士卒對於糧草本就不多的李信軍隊而言就是累贅,可是無奈的是這兩千人畢竟屬於戰鬥人員不能放虎歸山,可如果看押起來的話,糧草問題就會凸顯出來,而且為了看守他們還要分兵,這對於六千人的李信軍隊而言是絕對不可能做出的選擇……
所以李信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坑殺!
就在亳陽城守軍投降的當夜,李信在降軍熟睡之後,下令重甲軍將所有手無寸鐵的降軍偷偷殺死,全部埋葬,等到第二天的時候一切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平靜如初。
可再怎麼說那畢竟是兩千多條性命,李信說殺就殺,心中毫無憐憫,他確實一戰成名,但是成就他威名的卻是兩千多手無寸鐵計程車兵。
後來景然這件事之後十分氣憤,因為他心裡未來大楚的第一將軍甚至是他心裡想的大楚的三軍統帥,居然會是如此殺戮成性的人,但是李信想竟然說的一番話,卻讓景然,對李信這種濫殺降軍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信說:“中州大地戰亂已經幾百年了,死傷的人數豈可用萬來計數!各國民眾,軍界,王室只見仇恨不斷,一代代的傳下去,這樣的亂世就永遠沒有頭!”
“為今之計,只有鐵血手腕,迅速平頂四方,雖然過程血腥。但是臣相信,在有生之年,大王還有臣都是有機會看見中州一統的!”
“臣要用鐵血的手段,為我大楚,為這天下,打出一個海清河晏,打出一個朗朗晴天!”
景然哪裡聽過這樣的話,雖然氣憤李信手段殘忍,但仔細想來,確實如此。
中州大國之間攻伐不斷,死的人難道就少了?
想通了這一點,景然也只得隨著李信去了。
在日後統一天下的大業之中李信率領大軍,所向披靡。
對於主動投降的城池,李信大軍秋毫不犯,只收繳一些糧草,沒收了城內兵甲。
但對於負隅頑抗的城池,一旦攻陷,便是屠殺……
這樣的情況在中州大地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以至於最後平頂齊國的時候,大楚軍隊基本沒有遇到抵抗,在一片歡迎王師的歡樂氣氛中便統一了齊國。
可是對於現在的趙國而言,這種事請只能激發全國上下對李信的憤恨。
雖說李信軍隊殘忍,但是對於趙集而言,李牧之死,趙王要負很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