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親自測試,林言終於同意可以批次投產。
與此同時,各大報刊同時登載了這一訊息,汽車的問世引起轟動。
報紙上附有汽車圖,畫的很逼真,但沒有親眼見過的人,還是無法想象,這樣一個東西到底是怎麼自己跑動,還可以同時承載幾個人,比馬車更快。
就像當年的腳踏車,沒有親眼見過的人始終無法想象。多年後,騎行車漸漸普遍,人們已經習慣了騎車出行。
沒見過不要緊,想象不出來也無妨,盟主親自帶人研發出來的,一定是好東西,更多的人期待汽車能早日推廣。
這一等就是一年,首批次產的小汽車只有二十輛,林言親自駕車在太陽城跑了一圈。
小汽車造價不菲,但能買得起的人不在少數,一車難求。
隨著汽車問世和雲海路的全線貫通,太陽聯盟各州之間的交流頻繁,經濟快速繁榮起來。
水生還是財政部長,雖然每天還在為錢財煩惱,但看著每一年不斷翻倍增長的各項資料,他覺得幹勁十足。
三年眨眼而過,當初沒錢的窘迫好像還在眼前。
這幾年太陽城的變化堪稱翻天覆地,來往的人是以前的數倍,夜晚的太陽城各色燈光閃爍,猶如不夜城。
吸引了聯盟無數人來,只為了看一眼太陽城的夜景。
但來了就不想走了,太陽城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東西,各種色彩的電燈泡,電報機,電子印刷機,大型電子機械等,都是別的地方沒有的。
每年都有無數人向仲裁院申請,給各州府城通電,同是聯盟的子民,不該厚此薄彼。
林言當然想全域通電,但難度太大,只能一步一步來。
此時太陽紀元39年,年底的議會結束,五個仲裁者正聚在一起開小會。
黃鶯先道:“民意強烈,各州都強烈要求通電,條件也成熟了,我覺得明年可以開始。”
全民用電計劃早就在籌備當中,發電廠的選址和需要的各種資源配置已經安排妥當。
除了水路船運,貨運汽車完全可以承擔重任。
這幾年,各城修橋鋪路,道路通暢,很多小鎮鄉村的道路都可以通車,完全不用擔心運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