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口增長外,太陽城的農耕土地面積達到了十萬畝,年產小麥達到三百噸,實現了農業的快速發展。
蓄養的家禽和牲畜數量急劇攀升,更多的肉類產品湧現,豐富了人們的飲食。
各方面都在快速增長,更多的外來者在太陽城落戶。
太陽城建立了三支船隊,共計十艘船,分別跑青巖城和原野城,灰山和明灣村,各地之間的人口和貨物流通加快了很多。
聯盟新制後,青巖城和原野城的建設加快不少,積極地開荒種地,改善原住民的房屋。
來年的計劃也已經做好,堅持幫扶兩城建設,在青巖城建立一所幼兒園和一所學校,新的食鹽加工廠投入使用。
原野城的棉花種植面積擴大,也推廣到了太陽城,新建的棉廠開始生產。
太陽城的工廠數量達到了二十多個,各種金屬器具逐漸出現。
新幣推行後,舊的鐵幣已經全部回收,銀行業務量不斷擴增。來年要在青巖城開設分行。
十年發展,太陽城邁入了新的階段。聽著一項項彙報,林言等人心潮澎湃,他們是這一切的創造者和見證者。
阿藍更是欣慰,如今人們能吃的飽飯,穿得起衣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再也不會出現。
在一片欣欣向榮中,太陽紀元11年伊始。
剛開年,每個人都忙碌了起來。這一年,聯盟大力支援青巖城和原野城的規劃建設,派出了不少人才前往。
花敏帶著人奔赴青巖城,為那邊開辦學校而去。
黃鶯一起隨行,開展兩城的法治教育工作。
水生不能離開,只好委託黃鶯和銀行的另一人去開辦銀行分行。
看著昔日的小夥伴,一個個離開,林言有些失落。其實,她也想跟著一起去外面,可沒有人贊同。
他們一致認為,她應該留在太陽城坐鎮。
今年,太陽城也將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林言是個全能型人才,哪裡需要她都能頂上。
聯盟各機構還在完善中,有林言在,大家心裡都有底氣。
五位仲裁者一致這麼認為,林言只能留下,哪兒都去不了。
林言也看出來了,阿藍的身體日漸不好,不能時時盯著每一處,她不放心別人,只信任自己。
在花敏等人離開前,阿藍把他們叫到一起,殷切囑咐了很多。
送走所有人,林言去看望阿藍,她真的是老了。彷彿支撐她的精氣神一下子消散掉了,只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
看到這一幕,林言心裡十分難過,卻又不能表現出來,揚起笑臉道:“我已經給花敏和黃鶯說過了,讓他們把藍月換回來。您很快就能見到藍月了,是不是很開心。”
阿藍緩緩點頭,“你是個好孩子,心思敏銳,去年底藍月沒回來,的確是個遺憾。”
藍家下一代能幹的人很多,然而,阿藍最看重的卻是藍月,想在閉眼前再見一面。雖然她沒說,可林言又不傻,怎會猜不到阿藍的心思。
沉默了一會兒,阿藍緩慢道:“我的身體撐不了多久,你們也不用費心為我找好藥吊著。說心裡話,能看到現在的太陽城,我能安心閉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