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的稀奇,但也知道了大致的燒製過程。
林言也不尷尬,笑眯眯地道:“第一次做,不行很正常。我們多弄些黏土回來,慢慢做。”
“好”毛木第一個響應。
於是,在毛木和老黑的帶領下,幾個孩子跟著去看挖到黏土的地方。
其實也不算遠,就在西南方向,離林言家約三里路。
林言一看,是個洞口,進去後裡面有動物糞便,應該是大動物打的洞,斜斜向下延伸兩米多後,黑土層顏色漸漸變淡,褪去了黑色,呈土黃色。
看著漸變的洞壁,林言突然明白了。
他們所在的地方,林木茂盛,地面都是黑土層,不知多少年的枯木葉子等堆積出來形成的。
而在黑土層下面,是更緊密的土層,砂礫遍佈,石塊居多。再往下挖,可能也有不同。
地下資源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
林言恍然大悟,她之前忽略了這一點,才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土壤。
挖了幾簍子土,一行人回去後又開始燒製,為了方便,他們在太陽河邊上弄了個地方,一邊做泥坯,一邊燒製。
燒了兩次後都裂開了。
大家覺得不能把泥坯直接架在火上燒,然後挖了坑,把泥坯擺放好後,周圍鋪上易燃的枯樹葉,乾草等。
林言多次除錯了水和土的比例,經過十多天的努力,終於成功地燒製出了一隻沒裂開的盤子。
土黃色的盤子直徑約有十厘米,歪歪扭扭的,表面很粗糙,看著和石頭還有些相似。
林言顫抖著小手,給盤子裡裝上水,仔細觀察了很久,沒有發現漏水的痕跡才鬆了口氣。
其他人和她一樣,大氣不敢出,緊緊地盯著盤子,生怕錯過什麼。
等看到盤子真的能盛水,一點兒沒露出來後,所有人都很震驚。
毛木驚歎:“太神奇了,不漏水。”
其他人也紛紛驚歎起來,眼神火熱地盯著盤子。
水生激動地道:“林言,這就是你說的盤子嗎?還能燒製出碗、杯子等盛水的,對嗎?”
林言已經冷靜下來,“別激動,這只是最粗糙的陶製品,離我要的還差得遠。原理就是我講的這些,大家再琢磨琢磨,不止能燒出盤子,碗等,還能燒出更大的,想做成什麼樣子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