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天才,要麼是為萬人讚賞,要麼就是為天下所不容。如今看來,杜如晦房玄齡等,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之人,最起碼這些大儒還是挺欣賞他們的。
羅成笑了笑,便是說道:“如此便好,先將那些答卷取來給我看看,其他若有傑出者,亦一併拿來,不必耽擱時間。”
既得羅成之令,那些答卷很快便被呈了上來,羅成便是找了處開闊之地,翻看了起來。不看不要緊,一看就知道這些人確實有些本事。
就羅成給出的問題,做出相當全面的剖析和解答,和羅成拿出來的參考答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較於時代侷限也有著一定的延伸。
對此,羅成自然是很滿意的,他如今手下缺乏的就是這等管理政務的人才。而杜如晦和房玄齡顯然是其中高手,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
若是沒有他們,恐怕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不能有這般大的成就。有些東西,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得,尤其是某個時代的輝煌,必定離不開某些人的努力。
所謂的房謀杜斷,說的便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他們雖然都是能力極強的人才,可在分類上還是有些差別的,這是天生所致。
房玄齡擅長謀劃,時常能夠給李世民提出見解獨到的策略。而杜如晦則是擅長決斷,能夠從這些策略中選擇最合適的,助李世民成事。
像如今羅成手中,正常的文職人員還真沒有幾個,哪怕像徐茂公這等謀算極深的高人,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依舊有著侷限性。
除了杜如晦和房玄齡二人,這些參考計程車子中,還有人也被羅成看好。天下如此之大,怎麼可能只有幾人可用,才俊眾多,只是看你識與不識罷了。
看著這些被特意挑出的答卷,羅成還是覺得比較滿意的。雖然這些大儒看他的眼神有些古怪,卻沒有在此搞事情,盡了自己職分。
只要能夠將這些人盡數收入麾下,想必如今大夏缺乏文職人員的情況就能解決了。馬上得天下容易,但想要靠武將統治就不容易了。
畢竟武人直來直去,哪怕心中有著正義感,遵從羅成的命令,也無法穩固統治。若是手段太過兇殘,說不定還會引起眾怒。
當然了,羅成不可能像宋朝一樣重文輕武,這相當於自絕後路。沒有了足夠的力量在手中,豈不是要為人隨意拿捏?
所以羅成雖然重視讀書人,卻不可能放棄權力的把控。只有將這些力量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羅成才能夠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看完答卷之後,羅成已經有了大概的安置計劃,甚至於那些可能落選計程車子,羅成也有著他的想法,可不能浪費了。
當今時代,讀書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哪怕他們才能受限於此,羅成也不可能輕易將之放棄。就算科舉這條路不成,可以去幹其他事情啊。
像醫學院已經建好了,但羅成可能止於此處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後續還有眾多安排,誰說讀不好書就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