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破,李淵奔逃塞外的訊息傳來,天下反王盡皆色變振恐。
他們料到了燕雲必將擊敗李唐,卻沒有想到結束得如此之快。眾反王尚未反應過來,戰鬥就已經得出了結果,令人驚詫。
不過這樣也夠了,天下大勢已定,現在擺在他們身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生路,一條是死路,該往哪裡走,就看自己的決定了。
好在如今剩下的反王,都是腦子清楚之人,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他們豈會不知如何選擇?
若是負隅頑抗,他們的下場必定和李唐差不多,甚至於更加悽慘。因為各路反王的實力,根本就無法比擬李淵一方。
很快,眾反王便是接二連三的帶人往燕雲而去,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退路。想要保住性命,就得要自覺一些,否則下場無需多言。
……
在眾反王大舉行動的同時,羅成依舊留在長安城。
雖然李淵的地盤他已經悉數拿下,但要穩定局勢,還得花些功夫。畢竟他不能做個甩手掌櫃,打下的地盤轉身就走,豈不是成了笑話?
正如元朝時的蒙古大軍,一路西征,直接將歐洲人給打蒙了。期間攻下許多土地,可最後歸為治理的少之又少。
就是因為他們只是攻城略地,根本就沒有留人治理地方。以至於他們離開後,土著再度歸來,也就是浪費了時間,根本沒有什麼收穫。
羅成此番進攻長安,帶了許多人來,實際上也是做此準備。待將關中諸地的情況捋明白了,他也就差不多能夠回燕雲了。
因為在此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若是天下歸為一統,那北平王還能是北平王嗎?結果毋庸置疑,但真說起來,期間還是有許多程式要辦,不容差池。
當然了,羅成的本領並不在於治理國家,他雖然有著不少超前的理念,但想要將之實行出來並不容易。至於說什麼取消帝制,完全就是個笑話。
在現在這個時代,帝制才是正道,無論羅成思慮再多,也不會從此下手。若是貿然改變,必定會出現許多問題,到時候就是羅成自討苦吃了。
雖然如今的制度十分臃腫,但不可否認的是皇權至高無上是極有用處的。只要在這個位置上,便是天下至尊,無人敢忤逆。
所有吩咐的命令,都將被不折不扣的執行,否則下場無需多說,橫豎也是逃不過一個死字。這便是時代存在帝制的意義。
當然了,這樣的權威一般都是針對於開國的幾代君主。後代越發墮落腦殘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其侷限性就在於此。
是以羅成能夠無比肯定的說,只要羅藝不發話,羅成能夠在天下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因為他的威嚴早就傳遍天下,無人會自尋死路上來冒犯。
此為後話,暫且不提。
羅成召來徐茂公,在這個類似於演義的時代,此人學識確實讓羅成訝異。無論是兵法還是內政,徐茂公都能說得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