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燕雲的實際掌權者,羅藝自然知曉羅成提議的重要性。只要實施下去,恐怕天下皆會受其影響,世家被波及到的面自然更大。
畢竟這樣的科舉制度乃是面對天下,且在羅成的刻意限制下,世家的處境更為尷尬。不止能夠募得人才,更能讓世家削弱。
歷史上的世家便是在唐朝時候開始削弱的,沒有了把持官場的權力,他們便無法一直維持下去。無論家族有多麼興盛,遲早有衰亡的一天。
因為這是羅成的提議,羅藝自然是將之交給羅成來辦。但這事畢竟關係極大,羅藝還是特意提醒了一番,以免發生什麼意外。
得到羅藝允諾,羅成自然高興。
有了這兩件事為基調,大事可成也。
……
隨著羅成派出的大軍一路橫行,眾反王的勢力紛紛歸降於燕雲。
在絕對的力量之前,些許微不足道的反抗根本無法成事。這一路上,根本就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就算有不開眼之人敢來阻攔,也被輕易誅滅。
在這個橫推的過程中,羅成自然是不會將其原本的勢力留在原地。在將部分兵馬調集至燕雲的同時,也是留下了燕雲精銳鎮守。
燕雲大軍終究有限,天下這麼大的地方當然不可能完全交給他們駐守。在有的地方,燕雲士卒的數量並不多,他們只是起一個震懾作用罷了。
因為燕雲精銳的存在,那些心存異志的人根本不敢反抗。因為他們知曉燕雲兵鋒強悍,若是真頭鐵硬上的話,恐怕會死得十分悽慘。
再加上羅成令人扶持代理人,作為一地長官,使得各地的情況慢慢安穩下來。這並非最終結果,但這個過程很有必要。
反正在羅成的眾多手段下,天下的局勢已然漸趨穩定。這無疑是一件好訊息,因為這關係到羅藝正式稱帝的時間。
雖然羅藝想要稱帝,隨時隨刻都行,但在他自己看來,若是天下尚未一統,便強言登基之事,吃相未免有些難看了吧。
最重要的還是羅藝的野望,無論他是否考慮過坐上這個位置,如今他還是走到這一步,自然是不能甘於平凡,要將之做到最好。
是以各處訊息傳來之後,羅藝也是輕鬆不少,雖然如今還沒有見到什麼成果,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也是時候出場了。
因此羅藝直接召叢集臣商議登基之事,這顯然不是準備。如今各方已然準備就緒,再拖延下去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還不如直接果斷一些,正式開啟他的登基稱帝之路。
這是羅藝的野望,是羅成的野望,更是群臣諸將的野望。
只有羅藝坐到這個位置,他們才能讓自己更上一層樓。